偶然的历史和偶然的人生
(2009-02-27 02:03:45)
标签:
杂谈 |
王攀
中午看好莱坞大片《刺杀希特勒》,有些废话要说。
影片是依据二战历史改编。德国青年军官斯陶芬贝格被任命为国内驻防军司令部参谋长,成为有机会进入希特勒大本营“狼窝”接触希特勒的人,尽管在战争中失去左眼、左手和右手的两个指头的他行动不便,但刺杀任务仍旧落在他身上。
斯陶芬贝格的上司国内驻防军司令部总司令弗洛姆将军,虽然没有加入刺杀组织,但却是刺杀行动的知情者。弗洛姆知情不报险些让希特勒丧命。
弗洛姆为何知情不报?两个原因:一、他对希特勒和亲信的骄横跋扈不满,确切地说,他们羞辱了他;二是对希特勒急功近利的扩张政策不满。影片用一个细节表现了前者:
弗洛姆和斯陶芬贝格到希特勒私人别墅向他汇报军事计划,和希特勒围在一起谈笑风生的亲信们对弗洛姆当场羞辱,弗洛姆出来后说再也受不了这样的窝囊。
不知历史上有没有这个细节,但可以肯定,希特勒和亲信们的骄横,对弗洛姆的公开羞辱,是导致弗洛姆知情不报、两边骑墙的原因所在。而希特勒差点为此付出覆灭的代价。
历史就是这么偶然。
春节假期我买了张鸣的《大历史的边角料》,写了义和拳、写了天津教案、写了八国联军、写了慈禧光绪等,所得感慨之一是,历史源于当事人的偶然之变。
比如慈禧对太平天国的变化、对清末新政的态度,仅仅是个人得失,就让她改变了看法,而改变后的看法又左右了历史的航向。
历史就在边角料里。
想起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原本已经风雨飘摇的大明帝国,却仍可以在张居正的个人努力下支撑着表面上的强大,历史中个人的因素是如此重要。
想到了中国皇帝的非正常死亡,也那么富有戏剧性。
比如,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一次喝醉了酒,和后宫里最疼爱的张贵人嬉戏,中间可能发生了口角,俩人对骂开了——请注意是对骂,皇帝老儿吓唬她,哪天我不要你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那张贵人后半夜拿个被子把他给闷死了。皇帝死了,历史都得改写。
历史真他娘的偶然。
历史是人史,历史偶然,人亦偶然。
大人物的偶然是历史的偶然,小人物的偶然是自己的偶然。
我考大学那会儿,晚上填报志愿,琢磨到半夜弄不出个头绪来,最后一个选项,心一横,随便选一个学校和专业吧,结果就是这个随便选的学校成了我的母校。
大学毕业,提前半年在一个单位实习,顺带着就业,单位领导很信任,安排了重要岗位,我也接受了,想跟另一家还有牵扯的单位彻底断了,出门的时候鬼使神差带了就业协议,原本是拒绝的,结果稀里糊涂地又签了后一个单位。
再接着,也不晓得怎么走到现在这条道路上去了。
才过而立之年,稀里糊涂地经历的人生大事,有合意的,但悔恨的居多。
人生何尝不是一串偶然。这也许是我给自己优柔寡断、缺少主见找的借口,的确,我不是一个善于坚定目标、追求理想的人。但,我要把人生由偶然变成必然。
2009年2月27日星期五
中午看好莱坞大片《刺杀希特勒》,有些废话要说。
影片是依据二战历史改编。德国青年军官斯陶芬贝格被任命为国内驻防军司令部参谋长,成为有机会进入希特勒大本营“狼窝”接触希特勒的人,尽管在战争中失去左眼、左手和右手的两个指头的他行动不便,但刺杀任务仍旧落在他身上。
斯陶芬贝格的上司国内驻防军司令部总司令弗洛姆将军,虽然没有加入刺杀组织,但却是刺杀行动的知情者。弗洛姆知情不报险些让希特勒丧命。
弗洛姆为何知情不报?两个原因:一、他对希特勒和亲信的骄横跋扈不满,确切地说,他们羞辱了他;二是对希特勒急功近利的扩张政策不满。影片用一个细节表现了前者:
弗洛姆和斯陶芬贝格到希特勒私人别墅向他汇报军事计划,和希特勒围在一起谈笑风生的亲信们对弗洛姆当场羞辱,弗洛姆出来后说再也受不了这样的窝囊。
不知历史上有没有这个细节,但可以肯定,希特勒和亲信们的骄横,对弗洛姆的公开羞辱,是导致弗洛姆知情不报、两边骑墙的原因所在。而希特勒差点为此付出覆灭的代价。
历史就是这么偶然。
春节假期我买了张鸣的《大历史的边角料》,写了义和拳、写了天津教案、写了八国联军、写了慈禧光绪等,所得感慨之一是,历史源于当事人的偶然之变。
比如慈禧对太平天国的变化、对清末新政的态度,仅仅是个人得失,就让她改变了看法,而改变后的看法又左右了历史的航向。
历史就在边角料里。
想起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原本已经风雨飘摇的大明帝国,却仍可以在张居正的个人努力下支撑着表面上的强大,历史中个人的因素是如此重要。
想到了中国皇帝的非正常死亡,也那么富有戏剧性。
比如,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一次喝醉了酒,和后宫里最疼爱的张贵人嬉戏,中间可能发生了口角,俩人对骂开了——请注意是对骂,皇帝老儿吓唬她,哪天我不要你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那张贵人后半夜拿个被子把他给闷死了。皇帝死了,历史都得改写。
历史真他娘的偶然。
历史是人史,历史偶然,人亦偶然。
大人物的偶然是历史的偶然,小人物的偶然是自己的偶然。
我考大学那会儿,晚上填报志愿,琢磨到半夜弄不出个头绪来,最后一个选项,心一横,随便选一个学校和专业吧,结果就是这个随便选的学校成了我的母校。
大学毕业,提前半年在一个单位实习,顺带着就业,单位领导很信任,安排了重要岗位,我也接受了,想跟另一家还有牵扯的单位彻底断了,出门的时候鬼使神差带了就业协议,原本是拒绝的,结果稀里糊涂地又签了后一个单位。
再接着,也不晓得怎么走到现在这条道路上去了。
才过而立之年,稀里糊涂地经历的人生大事,有合意的,但悔恨的居多。
人生何尝不是一串偶然。这也许是我给自己优柔寡断、缺少主见找的借口,的确,我不是一个善于坚定目标、追求理想的人。但,我要把人生由偶然变成必然。
2009年2月27日星期五
前一篇:石家庄的特权路何以四年不倒
后一篇:中立的看守所才没有“躲猫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