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向东还是多写标枪匕首好
(2009-02-17 09:59:21)
标签:
杂谈 |
——读房向东《喝自己的血》
王攀
冲着书衣上的“三联”俩字,我买了房向东的《喝自己的血》,副题是,一位“思想高僧”的性灵小品。不知道引号在这里是强调,还是反义。以书而论,强调谈不上,有思想,但不见得之高,反义更不足取,姑且当成不自信吧——说明他还是个理性的思想者。
全书五个部分:喝自己的血,新世纪要旧了,书里书外,歪批老庄,忧伤的国歌。
“喝自己的血”,写人,准确说是骂人,很高明。比如《北大印象》,一个市侩的北大博士,让房帮其出书,后因故没有及时出来,他先是把房捧到房老师,然后是房先生,最后房没了——干脆不理了。“我估计,我快当不成北博士的‘老师’了”——夜读到此,我一边笑,一边睡去,做梦都把这好玩的讲给爱书的老总听。再比如《写诗的人》,房区分诗人和写诗的人,没有诗心的人,就是写诗,也顶多是一个写诗的人而已——
“在我看来,诗人和写诗的人完全是两码事。诗人是一种气质,一种秉性,甚至是一种命运,诗人是与生俱来的,诗人率真、单纯、高贵、充满激情,他像天上的星,空中的云,像风,像雪,像鬼的精灵,像暗夜的游魂,他的每一个字都是用血写的,他的每一个呐喊都来自灵魂,他是一种形而上的存在……”
房在文章里分析了一个没有诗心的写诗的人,成名后,那家伙成为座上宾,一次被邀去演讲,“穿着米色风衣,走过过道时,双手微抬,十指不时弯腰,频频招呼,到了台上,头一甩,把几要遮住眼镜的长发甩到了后面,百分之百的诗人做派,开口道:‘我是一个写诗的人……’”读到最后一句,忍俊不住,我差点在公交车里笑出声来。
房这本书,我昨晚看到《现在骂郭沫若并不崇高》时,还颇有微词,觉得买了垃圾书,但还好,刚才夜里一点多读完,近一天的阅读还算满意。
不过,精彩部分主要集中在第一辑,“书里书外”写科幻书内容的过多;“新世纪要旧了”和“歪批老庄”,差不多是时评和旧评——后者批驳老庄的一些观点,时评对于我,早看厌了,况且也不精彩;“忧伤的国歌”,写出国见闻,还可以,但文笔并不好,看完,只背下了其中一段话,还是房引用别人的,女画家赵蘅在《拾回欧洲画页》的——
“如潮的鸽子已向我扑过来。白的灰的带花纹带斑点的,拼命要啄我手心里的麦子,它们太贪了呀,将扑棱的翅膀扇到我脸上,尖尖的喙戳得我生疼……”
以上是我默写的,除了掉了“已”、“将”和多个“的”、把“要”写成了“地”外,几乎一字不差,我之所以啰嗦是因为掉和错写这几个字,意境迥然。看到这句话,我立刻想到杜欣欣的《恒河——从今世流向来生》中的段落,下面的也几乎是一眼背下的——
“鸟儿唱起歌来,婉转而悠长,鸟儿说起话来,清脆而饶舌。通往西莱达的小路犹如鸟语,蜿蜒细窄绵长。一方又一方水田,一片又一片池塘,知足而宁静。无数的小河小湖,浮云在那里梦游。椰子树剪切着天空,让它更优雅一点吧!(请注意这句与上面的‘它们太贪了呀’多相似)芒果树将影子留给树下的花草,也抖落些阳光的碎屑。”
在“恒河”里,精彩的还有一段——
“传说中,恒河从天上降临到人间,成为喜马拉雅山的女儿。少女恒河神秘而美丽,冲动而迷茫,在生命的跃动中带着残酷和反叛。她以银色的头发勒着母亲的脸颊,柔软的身体在母亲的乳沟间扭动,轻巧的指甲抓挠着母亲的皮肤。在母亲怀中,无数的小溪、支流和瀑布被她所吸引;……许多条大河又前来与她相会。汇流,汇流,再汇流。最终,她挣脱了母亲的怀抱,奔腾而去,留给母亲无尽的草地和森林。”
杜欣欣这本文化游记里的优美段落举不胜举。房的散文与此相比,实在逊色;而房引述赵蘅的那几句话,犹如石头里面一枚珍珠。所以,我的感受是,房还是写些骂人的文章好,多搞些标枪匕首之类的东西,毕竟是研究鲁迅的,毕竟是一个“思想高僧”嘛。
我喜欢房所言“喝自己的血”,因为我也是“喝自己的血”的人——把生命献给文字。你看,我看完房这本书,都已经夜里一点多了,可还忍不住爬起来开电脑,写出来心里的感受,一直到两点三十五才写完,跟房一样,我也属于把生命献给文字的人。
2009年2月17日星期二
《喝自己的血》,作者房向东,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1月第一版
《恒河——从今世流向来生》,作者杜欣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王攀
冲着书衣上的“三联”俩字,我买了房向东的《喝自己的血》,副题是,一位“思想高僧”的性灵小品。不知道引号在这里是强调,还是反义。以书而论,强调谈不上,有思想,但不见得之高,反义更不足取,姑且当成不自信吧——说明他还是个理性的思想者。
全书五个部分:喝自己的血,新世纪要旧了,书里书外,歪批老庄,忧伤的国歌。
“喝自己的血”,写人,准确说是骂人,很高明。比如《北大印象》,一个市侩的北大博士,让房帮其出书,后因故没有及时出来,他先是把房捧到房老师,然后是房先生,最后房没了——干脆不理了。“我估计,我快当不成北博士的‘老师’了”——夜读到此,我一边笑,一边睡去,做梦都把这好玩的讲给爱书的老总听。再比如《写诗的人》,房区分诗人和写诗的人,没有诗心的人,就是写诗,也顶多是一个写诗的人而已——
“在我看来,诗人和写诗的人完全是两码事。诗人是一种气质,一种秉性,甚至是一种命运,诗人是与生俱来的,诗人率真、单纯、高贵、充满激情,他像天上的星,空中的云,像风,像雪,像鬼的精灵,像暗夜的游魂,他的每一个字都是用血写的,他的每一个呐喊都来自灵魂,他是一种形而上的存在……”
房在文章里分析了一个没有诗心的写诗的人,成名后,那家伙成为座上宾,一次被邀去演讲,“穿着米色风衣,走过过道时,双手微抬,十指不时弯腰,频频招呼,到了台上,头一甩,把几要遮住眼镜的长发甩到了后面,百分之百的诗人做派,开口道:‘我是一个写诗的人……’”读到最后一句,忍俊不住,我差点在公交车里笑出声来。
房这本书,我昨晚看到《现在骂郭沫若并不崇高》时,还颇有微词,觉得买了垃圾书,但还好,刚才夜里一点多读完,近一天的阅读还算满意。
不过,精彩部分主要集中在第一辑,“书里书外”写科幻书内容的过多;“新世纪要旧了”和“歪批老庄”,差不多是时评和旧评——后者批驳老庄的一些观点,时评对于我,早看厌了,况且也不精彩;“忧伤的国歌”,写出国见闻,还可以,但文笔并不好,看完,只背下了其中一段话,还是房引用别人的,女画家赵蘅在《拾回欧洲画页》的——
“如潮的鸽子已向我扑过来。白的灰的带花纹带斑点的,拼命要啄我手心里的麦子,它们太贪了呀,将扑棱的翅膀扇到我脸上,尖尖的喙戳得我生疼……”
以上是我默写的,除了掉了“已”、“将”和多个“的”、把“要”写成了“地”外,几乎一字不差,我之所以啰嗦是因为掉和错写这几个字,意境迥然。看到这句话,我立刻想到杜欣欣的《恒河——从今世流向来生》中的段落,下面的也几乎是一眼背下的——
“鸟儿唱起歌来,婉转而悠长,鸟儿说起话来,清脆而饶舌。通往西莱达的小路犹如鸟语,蜿蜒细窄绵长。一方又一方水田,一片又一片池塘,知足而宁静。无数的小河小湖,浮云在那里梦游。椰子树剪切着天空,让它更优雅一点吧!(请注意这句与上面的‘它们太贪了呀’多相似)芒果树将影子留给树下的花草,也抖落些阳光的碎屑。”
在“恒河”里,精彩的还有一段——
“传说中,恒河从天上降临到人间,成为喜马拉雅山的女儿。少女恒河神秘而美丽,冲动而迷茫,在生命的跃动中带着残酷和反叛。她以银色的头发勒着母亲的脸颊,柔软的身体在母亲的乳沟间扭动,轻巧的指甲抓挠着母亲的皮肤。在母亲怀中,无数的小溪、支流和瀑布被她所吸引;……许多条大河又前来与她相会。汇流,汇流,再汇流。最终,她挣脱了母亲的怀抱,奔腾而去,留给母亲无尽的草地和森林。”
杜欣欣这本文化游记里的优美段落举不胜举。房的散文与此相比,实在逊色;而房引述赵蘅的那几句话,犹如石头里面一枚珍珠。所以,我的感受是,房还是写些骂人的文章好,多搞些标枪匕首之类的东西,毕竟是研究鲁迅的,毕竟是一个“思想高僧”嘛。
我喜欢房所言“喝自己的血”,因为我也是“喝自己的血”的人——把生命献给文字。你看,我看完房这本书,都已经夜里一点多了,可还忍不住爬起来开电脑,写出来心里的感受,一直到两点三十五才写完,跟房一样,我也属于把生命献给文字的人。
2009年2月17日星期二
《喝自己的血》,作者房向东,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1月第一版
《恒河——从今世流向来生》,作者杜欣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前一篇:周末随想二三事
后一篇:大学要有批评和被批评的勇气和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