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谢家长的信任和肯定,给予我前进的动力

(2010-04-18 11:44:27)
标签:

杂谈

家长会感言

 

1月30日上午四(9)班的家长会,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百树小学的办学思想和百树小学老师尤其是班主任陈祖洁老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平添了几分敬意。

这次家长会时间不长,但是内容很充实,涉及面很广,并没有过多地揪住孩子的几个分数说个没完没了,让家长心中恐慌、倍感压力;而是紧紧抓住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学校、老师、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探讨孩子应该如何成长,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进一步追问/探讨应该怎样做父亲/母亲?应该怎样做老师?这些对孩子成长影响至深的问题。

 

一、家长会记录

我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以及自己、孩子相对欠缺的方面,对陈老师在家长会上说的一些精辟言论,做了一些记录。

(一)家长会的主题:理解、鼓励、相信。

(能确定一个这样的主题很不错,三者密切相关。我的理解是,这是一种从根本处出发,立足于思想层面---孩子、家长、老师的思想,调动多方面积极性,来解决问题的办法,很难做到,很难量化,但却是最根本、最彻底、最有效的解决途径)

(二)主要针对孩子说的话

1.“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孩子最重要的素质:一是爱心,二是关心集体,三是乐于助人。第二三点,并不是好孩子出力最多的,经常是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看到老师换水,就飞快地上前帮忙,而一些好学生呢?木然地看着,似乎认为这不关他的事,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其他都不应该做。”

(对于一个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是什么,从陈老师的话中,可以得出极为明确的答案。对于每一个人来,都是如此,首先需要面对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才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尊严”的问题,寻找自己生命的方向的问题。)

3. “要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一次上课的时候,一个地方讲错了,一个学生(老师没有点名,回家问了我儿子,才知道这个学生叫陈文扬)知道他是对的,但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陈老师发现后,问这个学生知道老师是错的吗?答知道,你怎么知道?爸爸说的。你为什么不坚持自己的意见?还利用这个机会做了一次测试,问全班小朋友:有多少人认为老师是对的?全班小朋友几乎都举手了。再问:有几个人认为老师是错的?没有一个举手。陈老师对大家说,老师确实错了。这时候,有几个小朋友也说,我也知道是错的。陈老师反问:那你为什么不说?小朋友回答:我不敢。陈老师:老师也会犯错,一要找出来,二要说出来,三要自己对的要坚持。”

(树立怎么样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学目的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首先要让孩子敢于说话,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压制孩子的思想,扼杀孩子的灵性。陈老师抓住活生生的事例及时教育,很好)

4. “进入高年级以后,学生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如何与同学相处。尤其是要学会与异性同学相处,注意方式方法,尤其是女孩子,比男孩要早熟一点,更要注意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女学生与男老师疯是不对的。”“对女孩要进行必要的性启蒙教育,注意保护自己。女孩子一是不要打扮得太漂亮,二是不要太风风飒飒的。尤其是学习好的女生,不要意识到自己又漂亮又优秀,就可以欺负男生。”

(我虽然自己的孩子是个大男孩没,但我觉得陈老师的提醒很对很好也很及时。能关注这个问题,十分好,体现了对孩子细致入微的关爱。)

(三)陈老师对孩子的理解

1. “把孩子看着是一粒种子,从孩子身上获得了很多的快乐。”(这句话说得很有水平,有深刻内涵,作为家长,我有同感,值得自己经常用心去体会)

2. “作为老师要经常换位思考,探讨老师最重要的素质---要有爱心。”

3. “老师与孩子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所以要意识地做到平等地对待学生。平等地对待好学生、差学生,好学生没有完成作业,也要站起来。没有坏孩子。”

(陈老师还通过众多实例谈了对孩子的理解,相当到位。比如通过点评一篇自己批阅的六年级同学的作文---“我想当差生”,剖析了孩子的心理,帮助家长们对孩子进行“同情之理解”。)

(四)主要对家长说的话

1. “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

2. “有意识培养孩子挫折意识,遇到挫折不气馁。犯了错,承认就行了,就过去了,不要放在心上。”

3. “老师、家长要对孩子的行为,充分予以理解。”

 

二、对陈老师的理解

上述言论,渗透着陈老师对孩子的深刻的理解。我个人认为,陈老师应该是一位很优秀的小学老师,年纪很轻,但“入道很深”,很有思想、很有感触、很有体会,很多地方超越了一般小学老师的精神境界。有这样的老师,是孩子的大幸,也是学校的大幸。

陈老师之所以能做到这样,我想关键有两个:一个是很用心,一个是会思考。

(一)用心。主要表现在对孩子,对工作,对自己的行为的敏锐意识,有深刻的体会:对孩子很有感觉,对教育很有感觉,对自己的行为很有意识。能为孩子着想,理解孩子的心里感受,能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对自己的角色,有明显的意识,会有意识地反省自身的角色。对教育要达到什么目标有比较清晰的感觉、认识(经常思考的缘故)。

(二)思考。用心了才会去思考,才会去主动思考,寻求根本的解决之道,才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校正,才会使自己的行为趋近于理想。陈老师,从她说的话,很容易看出来是,认真想过问题的,认真想过孩子的,认真想过自己的,很有自觉的意识,同时估计有关教育思想的书籍,一定会看得比较仔细。

   

三、两点想法

谈不是建议、意见,只是从自己对儿子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来说一些想法。

(一)开放式的教学,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老师“教路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参与感不强、乐趣感匮乏,估计是一个问题。是不是可以尝试进行一些分组讨论辩论等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和平台,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自主解决问题,锻炼孩子的沟通交流、思考表达能力。如果回到家,孩子能够主动跟家长说,今天上课讨论了什么问题,他的观点是什么,就好了。

(二)同学之间的课外交往,家长之间的交流

现在的孩子很可怜,缺乏玩伴。我儿子就有很多课外与同学交往的需求,较难满足。家长之间交流一下体会,很有益处,会得到多方面的启发。

是不是学校、老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搭建一个家长、孩子交流的平台(有一个网络平台也好),便于家长之间的交流,孩子之间的交流?

 

百树小学四(9)班熊北晨的家长  熊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搞笑片断
后一篇:一个橙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