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铁路在煤炭运输中的重要作用
(2011-10-20 23:41:14)
标签:
股票 |
分类: 行业企业关注 |
| 大秦铁路在煤炭运输中的重要作用 |
|
来源:中国煤炭资源网作者:editer 时间:2011-10-18 15:14:12 浏览:150 |
【收藏】【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
|
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运输通道,大秦线承担着全国铁路19.5%的煤炭运量,担负着全国六大电网、五大发电集团、350多家主要发电厂、十大钢铁公司和6000多家企业生产用煤和民用煤、出口煤的运输任务。用户群辐射到26个省、市、自治区。最近几年,为缓解我国煤电油运的紧张局面特别是运力不足的“瓶颈”制约,大秦铁路通过扩能改造和技术创新,运输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今年煤炭运量直指4.4亿吨目标。 大秦铁路一期工程于1985年1月开工,1988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二期工程于1988年6月开工,1992年12月21日开通运营,与它们配套的港口建设项目是:设计能力合计达6000万吨的秦皇岛港煤一期、煤二期和煤三期工程;大秦铁路最初的设计能力为5000吨/年,1997年改造后形成1亿/年的运送能力,与铁路扩能相配套的煤码头工程是:秦皇岛港煤四期和从蓟港铁路分流货源的天津南疆煤码头。大秦线继2004年运量突破1.5亿吨之后,连续三年每年增运5000万吨,到2007年实现年运量超3亿吨,突破了世界单条重载铁路年运量不超过2亿吨的理论极限,与这一阶段铁路扩能相配套的煤码头建设项目是:秦皇岛港煤五期、煤四期扩容、国投京唐港以及曹妃甸煤一期起步工程;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全球金融危机、下游需求减弱的影响,煤炭运量受到很大影响,2008、2009年分别完成煤炭运量3.4、3.3亿吨,没有实现年度奋斗目标。2010年完成煤炭运量4.05亿吨,实现了超产计划。今年年初,铁道部拟订大秦线年度奋斗目标4.5亿吨,力保4.4亿吨,后因为确保安全生产原因,将年度目标适度下调。 大秦铁路公司是大秦铁路的经营、管理单位,管辖京包、北同蒲、大秦三条铁路干线,以及口泉、云冈、宁岢、平朔四条支线,连接神朔、大准、蓟港、迁曹等地方铁路,区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两省两市;线路总营业里程1157公里,总延展长度3185公里。公司管内大秦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单元电气化重载运煤专线,是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煤炭外运的主通道,自1988年开通运营以来,相继开行了5000吨、1万吨及2万吨重载列车。公司所属的北同蒲、口泉、宁岢等线目前有147个装车站点,其中万吨、2万吨装车站点共计41个,可直接装载成万吨列车进入大秦铁路运输。大秦铁路运输的煤炭主要是通过秦皇岛、唐山港运往东南沿海地区,其余去往天津、河北、辽宁等方向;丰沙大线运输的煤炭主要运往北京、天津及河北等地。拥有6000多亿吨煤炭储量的“三西”与世界最大的煤炭外运港秦皇岛港被大秦铁路以最近的直线距离连接起来,每天通过大秦铁路从“三西”运出的煤炭平均达到125万吨,其中进往秦皇岛港的就达70万吨左右。 1.大秦线加强与港口合作,实现畅通运输。 大秦线77.6%的煤炭运往港口方向,运往港口煤炭的66.2%运往秦皇岛港。大秦铁路的主要管辖单位太原路局密切与主要枢纽港:秦皇岛港开展合作,在太原和秦皇岛市分别建立了联合调度所,实行路港合署办公,及时掌握车流情况,提前预知装车情况;并根据港口提报的“接车菜单”进行装车,保证车船货衔接顺畅,更好的发挥煤运大通道和主枢纽港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太原路局、秦皇岛港、海事部门共同在秦皇岛柳南站附近的秦港股份调度指挥中心顶层实行多单位合署办公,双方以战略合作和实现互利双赢为基础,以利益互补为手段,以互惠协议为形式,以高效率和优质服务作保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铁路与港口、煤炭生产企业、电力企业、海事部门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确保大秦线的运输畅通,使秦皇岛港在“北煤南运”新格局中成为基本港。铁路与海事局、港口、货主等单位都在一处办公,形成了从煤炭卸车、堆存到装船作业全程一体监控,及时准确掌握信息,进一步提高了作业效率。路港双方车、机、辆各部门统一班次、统一交接班时间、统一吃饭时间、统一整备时间的“四统一”制度。这些措施在探索路企、路港间信息共享,紧密协作,相互融洽,联动双赢,提高效率方面,丰富了内涵及扩大再生产的实践。 近两年,太原路局抓住南方沿海市场需求旺盛、煤炭货源充足的有利时机,与港口开展战略合作,努力克服恶劣天气增多、港口堆场能力有限等因素影响,积极整合“三西”煤种,开展场地交货等新的作业模式,加快货物周转,提高运行效率,取得了辉煌业绩。太原铁路局发挥与秦皇岛港多层次的合署办公优势,强化联合协调、调度,不断提高信息的交换效率和沟通效率,做到信息交换无缝衔接。一方面,进驻太原铁路局的秦港调度人员,将港口装卸生产急需煤种在第一时间传递到太原铁路局调度部门,并协调太原铁路局将煤炭及时装运进港,保证优质、急需煤种调进需要;另一方面,秦港调度人员通过煤炭调度指挥中心的合署办公,第一时间掌握车流运行动态,快速反应,科学指挥、准确调度,有效降低了车辆在港停时,加快了进港车辆的周转效率。为做好煤炭车船货的有效衔接,实现港口通过能力最大化,秦皇岛港还出台了《煤炭铁路车辆日点车计划管理细则》,对菜单提报原则、依据、流程、复合原则等进行详细规定,进一步优化货源结构,保证周转效率高、适销对路的优质货源调进。 为了保证电煤高效运输,太原路局、呼和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部署。每天召开电煤运输协调会,随时掌握大秦线煤炭流量、秦皇岛、唐山等港口场存煤情况、天气情况以及车流周转情况。针对煤炭腹地装车能力不一,车流、煤种到达不均衡,以及翻车机利用率不能达到最大化的“短板”问题,采取积极措施,打破煤种、垛位等限制,拉通中煤、神华等大煤种,确保翻车机满负荷运转,保证秦皇岛、唐山的货源合理分配,尽量不让港口出现忙闲不均的现象;还要求管内各用煤企业提前5天上报电煤请车计划,按照“优先计划、优先配车、优先挂运、优先放行、优先交车”的“五优先”措施,保证各用煤大户的煤炭供应。同时,铁路运输组织部门及时结合生产实际,积极优化电煤卸车方案,精心指挥,精细管理,科学组织,周密安排。各部门之间密切协作,力争做到接得进、装得快、排得出,此外他们还千方百计加快车辆周转,及时调整车辆车型,及时调配机力,积极挖潜提效,加大卸车力度,确保大秦线煤运安全高效运行。 2.增加支线运输,提高优质煤炭供应能力。 几年前,作为铁道部煤炭运输的战略通道,大秦线主运大同、朔州地区的煤炭,晋北地区煤炭占总运量的80%。两地区的煤炭企业主要为:同煤集团、平朔煤炭公司以及大同、朔州两地的地方煤炭企业。为适应铁路扩能增量的需要,增加煤炭来源,铁路部在大秦线上游建设了一系列支线,包括:朔州—准格尔、岢岚—瓦塘铁路,同时实施:大同—原平四线、宁武—朔州复线、宁武—岢岚扩能、大准铁路扩能、蓟港铁路扩能等工程。其他铁路有:包头—神木复线、包头—大同电气化改造、呼和浩特—准格尔合资铁路、乌海—东胜、集宁—张家口电气化铁路等,很多支线铁路已经投产,还有的即将建设完成。经过加快支线建设和加快运输,目前,内蒙煤炭、宁夏北部、陕西北部优质煤炭已占到大秦线运量的30%,山西煤炭下降到70%,发煤企业方面,同煤、中煤、神华、伊泰四大主力煤矿的市场份额有所增加。 准朔线是新增资源的一条典型支线,由铁道部与有关企业共同筹资建设;准朔线全长204公里,总投资120亿元,2009年建设完成。该支线穿过山西省朔州市、忻州市,陕西省榆林市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线路东起北同蒲铁路大新站,西至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红进塔,正线全长218公里,工程总投资53.8亿元,主要技术标准为国铁Ⅰ级,单线,预留双线条件,建设工期为3.5年。铁路建成后使大秦线延长,直达内蒙古西部煤田腹地,大秦线运力将得到很大提高,我国“三西”煤网结构将更趋完善。修建准朔铁路,使大秦铁路拓展到蒙西煤田腹地,将为大秦线提供近期2930万吨,远期6000万吨的稳定货源,大秦铁路运力将得到很大提升。 港口运输方面,秦皇岛港和大秦铁路共同构成了我国煤炭运输第一大通道,运距小于经由迁曹铁路到唐山港(曹妃甸港)距离,集疏运能力高且运输便捷、经济,铁路集运能力优势明显;秦港是世界最大的煤炭输出港,运输经验和管理经验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作为我国“三西”煤炭基地的重要出海口岸,是国家“北煤南运”、“西煤东调”能源运输布局的枢纽,港口煤炭实际运行能力已达到2.5亿吨,具有世界领先的规模优势。秦港认识到:环渤海其它港口能力的增强,势必分流秦港既有资源,而充足的货源支撑是基本港建设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尽可能维持目前的资源结构及总量稳定的基础上,寻求替代和补充资源迫在眉睫。铁路系统扩能的新增货源支撑点将是港口货源开发的可能方向,因此,对铁路运输结构变化趋势的调研要与货源开发并重。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和信息,确定货源开发重点,大准线和准朔线是秦港的重点保证线,在协助大准线、准朔线各发货单位计划兑现的同时,协调神华集团和铁路相关部门,做好新投产的哈尔乌素煤矿的货源引入工作;大力开发蒙煤资源。内蒙煤万吨列装车点建设,为保证内蒙煤上线出区和大幅增量提供条件。随着山西大同优质煤的逐渐枯竭,山西煤炭总产量出现负增长,蒙煤资源是大秦线运输增量的主要构成。蒙煤的引入不仅可以补充秦港、唐山港的货源总量,还以其低硫特点优化港存煤质结构,顺应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提高秦港、唐山港货源的市场竞争力;另外,秦皇岛港还积极引入宁煤资源。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所属宁东煤田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亿吨级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已实现3500万吨,规划到2010年超8000万吨。煤种主要有无烟煤、主焦煤和不粘煤,部分资源如能成功引入,可在补充秦港货源、丰富秦港煤炭品种的同时,极大拓展秦港在冶金、化工行业的运输份额,实现秦港货源、市场的多元化健康发展,提高抗风险能力。 3.大秦线在煤炭抢运和疏港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秦线在历次的煤炭抢运和疏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03年冬季和2005年夏季以及2008年年初的煤炭抢运中作出重要贡献,缓解了南方“电荒”和“煤荒”,满足了南方诸多省市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为提高煤炭运输效率,大秦线,一是强化设备维护。针对翻车机故障增多的实际情况,协调港方每日指派专人值守,确保在翻车机发生故障时,技术人员能够及时赶赴现场,第一时间组织处理,并要求港方加强对翻卸设备的维修保养,降低设备故障率,为卸车提供设备保障。二是优化煤种结构。根据各港口翻车机配置、场存能力和装船条件,合理分配进港煤种结构,引导主力煤种经大型港口转运,辅助煤种经中小型港口转运,实现转港效率最大化。三是突出重点倾斜。密切关注煤炭市场动态,对周转好、来船多、调出量大的煤种,从月度计划审批、日常装车组织、车辆使用结构等环节给予重点倾斜,拓宽车流出口通道。四是加强协调沟通。协同港方加强与海事部门的横向联系,遇恶劣天气,在符合相关规定的框架内,协调海事部门尽可能减少封航时间,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实行阶段性开航,组织船舶阶段性走靠,降低天气因素对港口运输的影响。 货源供给方面,山西省经过资源整合后,技改重组矿井相继投产,煤炭产能快速释放;山西很多地方煤矿自主产能逐步释放,煤炭生产和发运量大幅度持续增长。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很多煤矿存在着严重的“以运定产”现象,若铁路运力有保障,增产毫不困难,国家能源供应和铁路货源供给的西移格局正在形成。大秦线方面,今年计划运量4.4-4.5亿吨,主要货种为煤炭,运量增长较为迅速,铁路部门通过扩能改造和增加新式敞式车皮等方式,进行多拉快运、增加运量,且发运煤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针对今年大雾、大风等恶劣天气封航、疏港困难等情况,铁路部门由太原局运输部门负责人、港口协调办、大秦车务段、秦皇岛港有关负责人组成的路港合署办公领导组现场办公,加强与秦皇岛海事局联系,在大雾消散到能见度满足行船要求时及时开航,减少封航对场存的影响。为提高港口接卸能力,太原局协调港方发挥路港合署办公作用,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堆存能力、提高堆场利用率。铁路运输部门根据港方提报的卸车菜单确定货源组织及装车计划,提前与港方调度员通报列车预到计划,根据港方接卸能力调整接车计划,合理安排垛位;根据北方三港的堆存和后续船舶情况,合理调整车流,保证到达港口列车能够及时对位卸车,减少重车待卸积压,提高机车车辆周转。冬季严寒时期,煤炭运输会受到一定影响,煤车从山西、内蒙古煤炭基地装出,千里迢迢运至秦皇岛港,由于煤炭含水较高,煤车易上冻,给港口卸车带来不便,铁路部门急用户所急,想用户所想,在煤矿装车前在煤车内壁均匀加注防冻液,避免了冻车、冻煤产生,保证了港口能够提高卸车效率,加快车皮周转;大秦线的足量运输为保证我国北方煤炭港口的电煤库存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秦皇岛、唐山等港口针对铁路调进高位、恶劣天气造成封航等实际情况,积极引领铁路菜单装车,对无市场需求、无船期安排以及易自燃煤种进行停止报送“菜单”,以增加有效库存,控制车流,减少待卸,缓解场存压力,避免煤炭压港。 4.大秦线未来发展前景依然看好。 国内煤炭运输方面,我国有三条煤运大通道:“第一通道”大秦线主要运晋煤,从秦皇岛、唐山港下水;“第二通道”神朔黄线主运神府东胜煤,主要从黄骅港下水;新建“第三通道”将以内蒙西部、陕西北部和宁东为集煤腹地,主要从曹妃甸港下水。“第二通道”下水煤炭未来将达到1.5亿吨,受港口水域环境以及港池设计影响,吞吐量很难有大的提高,“第三通道”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大通道起点设在鄂尔多斯的准格尔,终点入海港口在唐山曹妃甸,共分三期工程建设,发展规划为2.5亿吨煤炭运量,未来将成为主要运煤通道;新通道通车尚需时日,投产需要等到2-3年以后。而大秦线主打动力煤下水,市场和用户范围广阔,已经提前占有了市场,把握住了煤运竞争主动权,用户腹地囊括我国东北和华东、华南等沿海地区七省一市,市场前景仍然乐观,铁路和配套港口运量不断增加。 大秦线运输量的快速攀升主要是依靠技术创新和科学调度来实现的,特别是在开行2万吨重载列车后,涉及到了很多技术难题。铁道部先后安排了60多项科研项目以攻克三大技术难题,在列车同步操纵、无线数据传输、牵引、制动技术、车辆重载技术、基础设施强化技术、牵引供电强化技术、重载运输组织技术、重载组合列车优化操纵、综合维修技术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工作,最终形成了大秦线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重载运输技术体系。为保障运输能力,千方百计挖掘潜力,大秦线每年在春季和秋季都进行两次常规检修,对铁轨、信号灯等重要部位进行维护和更新,起到“磨刀不误砍材工”的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今年以来,为满足国民经济用煤需求,铁道部相关部门、各铁路局紧密围绕压缩货车周转时间、提高列车技术速度、压缩车站作业时间、提高机车运行效率等方面开展工作,制定针对性措施,确保今年大秦线货车周转时间在上年实际完成的基础上压缩10-15%。太原、呼和局加快“集中受理、优先装车”,密切结合大秦线装、运、卸、排、交各环节,实现港口需求与货源货流相匹配,装车组织和去向安排一体化,以及货流和车流信息的全程互通,加快大秦线车辆的周转速度。大秦线今年煤炭运量增长势头较为迅猛,今年1-8月份,大秦线完成货物运量2.91亿吨,同比增长1912万吨,预计全年将完成煤炭运量4.35-4.38亿吨;明后年,大秦线运煤还将以每年2000万吨的速度增量,2013年将达到4.8-4.9亿吨。大秦线将继续发挥煤炭运输大通道作用,为满足下游用户的用煤需求、保证各港口运输生产的正常进行,以及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