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木子老师工作室
木子老师工作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89
  • 关注人气: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课内外比较阅读)

(2019-01-07 22:05:53)
标签:

教育

分类: 资源共享(试卷练习)

短文阅读训练

(一)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转]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课内外比较阅读)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三峡》)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选自《右溪记》)

【注释】 欹(q)嵌盘屈:石头盘来绕去,形状千奇百怪。洄悬激注:洄,水回旋而流。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被石遏制而形成急流。注,水急如灌注一般。逸民退士:退隐的人。都邑:都市,城市。静者:喜欢安静的人。置州:设置州县。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沿溯阻绝   沿:

(2)虽乘奔御风    奔:

(3)不可名状      名:

(4)悉皆怪石      皆: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16.【甲】【乙】两文都写水,其中【乙】文哪些句子是写水的?【甲】【乙】两选文都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二)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袁宗道《极乐寺纪游》)

【注释】 张盖:张开的车盖。剔牙松:一种针叶松。黄思立:人名。中郎:袁宗道的二弟。进贤冠:文中指弃官退隐。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

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这里指“心愿”。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沉鳞竞跃     

(2)未复有能与其者 

(3)大可七八围许    

(4)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13.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甲】文对山中美景进行评价赞美的句子是:                   ;【乙】文对极乐寺进行评价赞美的句子是:                         

14.【甲】【乙】两文画线句所表达的作者的共同情感是什么?

 

 

 

(三)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县,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选自《世说新语》)

王子猷(yóu):王羲之第五子。皎然:明亮洁白的样子。左思:西晋文学家。所作《招隐诗》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戴安道:即戴逵,西晋人,博学多能,擅长音乐、书画和佛像雕刻,性高洁,终生隐居不仕。剡(shàn)县:今绍兴嵊州市。就:到。这里指拜访。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

(1)无与为乐者        念:

(2)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3)起彷徨          因:

(4)吾本乘兴而行        而:

1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

夜 大 雪眠 觉开 室 命 酌 酒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17.【甲】【乙】两文写的都是夜访好友,请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人物性格等方面作答)(3)

 

 

(四)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限日:遮挡阳光。幽岫:幽深的洞穴。重:向往。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势竞上 负:

(2)窥谷忘反  反:

(3)蝉吟鹤唳  唳:

(4)徒语哉  岂: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16.【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相应语句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17.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节选自《孟子·尽心上》)

【注释】 宋勾践:人名。游:游说各国君主。语:告诉。嚣嚣:自得其乐、无欲无求的样子。斯:副词,相当于“则”。得己:得之于己,即自得其乐。泽:恩泽,恩惠。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必敬必戒   戒:

(2)士穷不失义  故: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4.下列句中停顿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是焉/得为大丈夫/ 

B.穷//独善其身

C.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D.此/之谓/大丈夫

15.【甲】【乙】两文段中都提到“道”,请结合文段,说说孟子理想中的“道”的内涵。

 

 

(六)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上:指唐太宗。守成:保持成就。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忽:不注意,不重视。

1)请用“/”标示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只标示一处)。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舜发于吠亩之中        

人则无法家拂土        

创业与守成孰难        

3)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知守成之难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

C、国恒亡                    今亡亦死

D、征与吾共安天下            安求其能千里也

4)翻译文中划线语句。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5)【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甲】文中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七)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

【注释】 治:修建。颠踬:被东西绊倒。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寝:停止。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2)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3)无地置土            置:

(4)公遂止              遂: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

 

14.【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15.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八)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

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长山横蹙,九江却转。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此宇宙之奇诡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长啸。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使秦人着鞭,先往桃花之水。孤负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

(选自《李太白全集》)

________________

从侄:堂侄。耑:即李耑,李白的堂侄。《子虚赋》:汉代司马相如代表作,其中描写了云梦的壮美景象。七泽:传说楚国古有七个水泽。云梦:属“七泽”之一。香炉:庐山香炉峰。丹液:传说中的金丹,服用后可成仙。白龙:传说中仙人的坐骑。孤负:辜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

(1)长,南游云梦     及:

(2)破涕为笑          涕:

(3)告我远涉,西登香炉    方:

(4)恨丹液未就          就: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A.“私心慕之”,是说作者小时候被《子虚赋》中所描写的云梦景象深深打动。

B.“此宇宙之奇诡也”,包含作者对前文所描写的庐山壮丽景象的惊叹与赞美。

C.“不可得而窥焉”,暗含着作者对未能前往“方湖、石井”游赏的遗憾之情。

D.“终期后来,携手五岳”,是说作者终自己一生,也没有机会和李耑一起去游访名山了。

16.用“/”给第二段画线文字断句(标三处)(2)

耑 乃 稚 子 嬉 游 在 旁 今 来 有 成 郁 负 秀 气。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孤负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

 

18.请根据文章内容,写出李白对后辈寄予了怎样的希望。(3)

 

 

(九)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西曹主簿,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选自《宋书·隐逸列传》,略有删改)

【注释】 仕:做官。辟:征召。主簿:官职名。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  慕:

(2)州里重其德行              重:

(3)凝之悉散之亲属            悉: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1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是什么,刘凝之为什么不肖接受。

 

 

 

(十)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________________

诵:背诵。方:正在。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喧:遗忘。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

孟 子 少 时诵其 母 方 织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

 (1)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2)于色,发于声         征:

(3)为中止               何:

(4)其母引刀裂其织         引: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2.【甲】文使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4)

 

 

13.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是用什么方法来教育孩子的?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

 

 

(十一)

孙叔敖埋蛇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新序》)

________________

阴德:指有德于人而不为人所知。治:管理,这里指治理国家。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

(1)出游  尝:

(2)母问其故  故:

(3)蛇今安在  安:

(4)杀而埋之  而: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1)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2)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21.选文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幼时孙叔敖怎样的形象? (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