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幸福花”在妈妈博友间传递……确实,对每个家庭来说,孩子就是含苞待放的花蕾,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是爸爸妈妈的希望。
承蒙远远的歌者点名,却一直觉得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时候也是处于懵懂之中,所以迟迟未动笔。后又想,不妨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大家互相借鉴一下也未尝不可,下面就对歌者的问题按照我的理解予以回答,歌者见笑!
一、孩子的兴趣爱好太多,如何处理这些兴趣爱好与学习的关系?
我认为兴趣爱好与学习并不矛盾,安排得当,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作用。
孩子有了相对固定的特长与爱好,父母应当予以支持,积极提供机会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这样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很有帮助。也许对学习缺乏自信的孩子在兴趣爱好上得到发展,反而会促进他文化课的学习。当然,发展兴趣会占去孩子一部分时间,但如果孩子确实喜欢并且专注此事,那么正好可以适时教给他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告诉他文化课是第一要务,不能因此耽误学习,孩子如果能在兴趣爱好上寻找到乐趣,那么一定也会配合家长,从而让孩子更高效。
爱好太多,可能就应该有所取舍了,孩子的精力毕竟有限,都如蜻蜓点水般,没有投入相对多的时间进去,自然效果和乐趣也就大打折扣,久了,孩子很难坚持下去。所以,父母应该敏锐地捕捉到自己孩子的智力水平和性格比较适合哪些,帮助孩子做个选择,然后“专攻”。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有时专业没有成为一个人谋生的手段,倒是兴趣爱好成了他毕生倾力去做的事情。我认为,一个人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二、哪些是培养孩子能力的好方法,比如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
孩子诸多能力的培养,我认为是应该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长期坚持不懈和科学的方法必不可少。父母如若要重点培养孩子哪方面的能力,就应该提早学习,专业的指导可能更能见效。
三、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平日里的一言一行、对待事情的种种表现及处理方法,对孩子都是一个活生生的典范,孩子会不由自主地模仿与践行。另外,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生存训练以及一些别开生面的活动应该鼓励孩子多多参加,让孩子多多体会与感触,适当磨练孩子的意志,加上父母及时的鼓励与指导,我想,应该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好处。
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一直认为是很重要的。孩子由于尚处在发展阶段,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孩子可以不优秀,但心理绝对要健康。正确认识自己,不卑不亢,学会欣赏别人以及世间美好的一切,乐观豁达,积极上进。性格有弹性,能屈能伸,能自我解嘲。另外,最重要的一条,要善良富于爱心,乐于助人,肯吃亏(但绝不是哑巴亏)。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首先不能以工作忙或者不在孩子跟前为借口,只要想关注,时间是能抽出来的,只要做到眼到(善于察微)、心到(及时分析)、口到(关切之语),我想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我们是能把握住的。
四、好学生、好孩子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好学生应该是在学校里表现优秀的学生。品学兼优、乐于助人,尊敬师长,集体活动中表现突出。
好孩子的评价标准则应该着重于他的心理健康。(以上关于心理健康一题提到的种种表现我认为都可以看做是标准)
以上问题,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也许词不达意,也许没有逻辑可言,只是一点点体会而已,还望朋友们多多指正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