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聚的日子里,熟悉的亲切笑靥在曾经渴盼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变得暗淡下去,虽厮守却又分明感受到一份淡淡的陌生,人忽又变得踯躅无语。
今日,几个朋友将他唤去,走时已拿了家门钥匙,看来已经做好了晚归的打算,不想大半夜搅扰我们,就自个干脆带了钥匙,什么时候回来都行。我是一贯宽容的,从不愿勉强任何人,当然也知他不是那种肆意放纵自己的人。常年在外地,难得那几个还算铁的哥们一直忠实,隔三岔五邀约出去,否则他定会寂寞。我们所有为着彼此的付出不就是要对方能时时开心么?儿子说:爸爸今晚肯定又会去打牌的。我就说:偶尔打一下,就让他去吧,你去温你的课,妈妈陪你……虽说有时脾气上来也会当着儿子的面埋怨他不顾身体通宵达旦,可我知道该在儿子面前怎样来维护他作为父亲的形象。也许更看重这一切对孩子的影响,那毕竟也是个小男人,已到了默默效仿的年龄。其实,言传身教胜过所有的说教,我们都是普普通通之人,那就让儿子效仿着做个真实的人就可以了,七情六欲,嬉笑玩乐不必刻意就行。
家里没了他的影子,我仿佛重又回到自己的世界。卧室里安装了数字电视,百余个电视频道也诱不了我,那只是为着过年期间父子儿子的娱乐,可以让他们关上门尽情笑闹,而又不会扰及二楼二老的休息。我只独爱有一份不为人干扰的时光,可以让我梳理思绪、沉淀心情。
刚才外甥女来电话,焦急地问及她的一本书是否在我这儿,说是借别人的,让她给弄丢了。姐就埋怨女儿这么大了,自己的东西却总是丢东落西。我知道姐是那种一心扑与事业上的人,这些她也从未教给孩子,又怎能责怪?其实,挺想不通姐的,做女强人不是不可,八小时之外,尚有十好几个小时,分几个给孩子应该不算难吧?习惯的力量真是强大呢,心里通透却难以践行的太多。对比之下,忽想我们姊妹似乎都有些承继了母亲的急脾气,自己不也曾经对着儿子吼过不止一次吗?当局者迷,作为一个旁观者如今却能清楚些了。一样的说话,和颜悦色不一定就没有好的结果。
儿子开学就有一次选拔考试,因此寒假里也不敢懈怠,日日大门不出。为让他安心,我也谢绝一切外出,专心陪他。日日一身家居服,随意披散着头发,仿佛整个人骨肉都变得绵软不挺拔了,真想一身轻松一头钻进瑜伽房……
写字期间,儿子拿着英语书上楼来让我考他的单词,于是又不得不忍痛断了思路,重又抖擞起精神变得耐心无比,重新"返工"之后想必有所进步吧?
我的生活就是在如此周而复始地期待与守望中迎来了寒来暑往,幸福也大抵就蕴藏于其中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