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一八,不能忘却的民族记忆

(2007-09-18 14:53:16)
标签:

社会/纪实

军事

文化

九一八

教育

分类: 社会热点
    每年的9月18日,全国上百个城市将首次同时鸣响警报,纪念“九一八”,以警醒国人勿忘国耻。
                 老照片:“九·一八”事变

    今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73周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九一八”事变,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3000万同胞身陷水深火热之中。在时隔73年之后,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去纪念这一事件,确实是“迟到的纪念”。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200409/22/F2004092219415900000.jpg

日军在沈阳城墙上向中国军队进攻

http://www.qsn365.com/img/06/09/18/09183.jpg

http://www.qsn365.com/img/06/09/18/09184.jpg

 

    而我们恰恰在某些方面善于遗忘。台湾作家柏杨在《我们要活得有尊严》中曾经说,中国人的“记忆文化”,一直被“遗忘文化”冲击。依中国人的观念,过去我们常强调,要人们忘记过去。“过去了就过去了,再提它有什么用?”这种表面看来既往不咎的“温柔敦厚”,乃是因为不敢面对过去的屈辱和苦难。但是,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何敢奢谈文化?在我看来,如果“遗忘文化”总是强于“记忆文化”,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将会越来越浅薄。轻浮、狂躁、极端、急功近利,这些文化的弱点,可以说,都是因为善于遗忘造成。

    这些年来,一些令人心痛的现实,常常让我们深感“遗忘文化”在一些国人头脑中确实强大。一些商家不顾历史的伤疤,把二战中日本军刀、军服作为卖点;有艺人不顾民族痛苦的记忆,把日本军旗装穿在身上招摇过市;一些同胞竟以“九一八”为吉庆的日子,不乏“吉日开业”者、不乏“良辰婚嫁”者……对于那段民族苦难史实的无知、淡漠,无疑更让人感觉揪心的疼痛,也更促人警醒。

    对历史的纪念,不仅仅是要向今天的人们展示历史,更是为了在一种庄严的氛围中,表达我们对历史的敬畏。那拉响的警报,就是拒绝遗忘的最好方式,它犹如一条历史的丝带,这一天,系在普罗大众的身上,将给予国民一次深刻的文化教育与历史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