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择校现象”存在的原因

(2007-06-07 18:45:46)
标签:

教育

分类: 社会热点
    我们国家规定是9年义务教育每个小学有他的对口学校,学生应该就近上学,但事实上又存在“家长们放弃了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学区免费就近入学的优惠政策,主动选择其他学校就读”的现象,家长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将孩子送到自己想去的学校。对于这种做法,我们必须冷静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追究其产生根源,分析其现实成因并明确其目的,这样才能理性地面对择校,解决由于择校所带来的问题。
    笔者认为原因有三方面。
1.择校为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提供了学机会

  由于现代社会人口流动的“移民化”倾向加剧,导致了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日益增多,他们的户籍和住所都没有完全落实,因此就无法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选择学校,因为就近入学必须根据学生所在学区来划分学校,就近入学的教育政策已经不能满足流动人口子女上学的需求,这种情况下,择校就成了他们唯一可以争取平等教育权利的方式。

2.学校之间存在差别

   学校之间有差别,否则就不存在选择的对象。校际的差别主要有两类:重点中小学与普通中小学、特色学校与普通学校。重点中小学与普通中小学之间的差距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出现了。对这些学校给予的政策优惠,使得他们有充足的营养成长,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示范窗口”,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是其他学校望尘莫及的,从而吸引了很多优秀的生源,使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3.家长和学生的要求而产生的

  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愿望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再也不是“共同贫穷”了,许多家庭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也让一部分有物质能力的家庭为孩子寻求好学校。但是重点中小学和新生的特色学校毕竟还没有普及,于是出现了优质的学校资源数量达不到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的现象,有能力的家庭会为孩子选择好的学校,没有能力的家庭也会为了孩子的发展千方百计地争取择校的机会。

    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取缔择校,政府就应该加大力度扶持薄弱学校,使教育资源共享,改善学校建设,从而缩小校际的差距。让孩子们无论在那都可以受到平等的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小希语录
后一篇:心情日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