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赏析..........89.8.18

(2007-08-20 15:01:18)
标签:

艺术赏析

分类: 文学*名作赏析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赏析
                89.8.18
  
    沙汀,原名杨朝熙,后曾改为杨子青,主要作品有《沙汀短篇小说选》长篇《淘金记》《田兽记》《还乡记》。 
    《在其香居茶馆里》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围绕兵役问题,描写了一个边远小镇中统治阶级内部狗咬狗的矛盾,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败。
     小说的线索有两条:一条是邢方在茶馆中的争吵,是明线,一条是邢幺吵吵的大哥与新县长的勾结,是暗线,两条线索一虚一实,相辅相承,有力地表达了主题。
     从作品的基本情节来看,这个意图的确很明显,新县长宣称要整顿兵役,联保主任方治国为了抵销自己历来的午弊罪恶,赶紧把恶绅邢幺吵吵的二儿子送了壮丁,可就在邢幺吵吵跑到茶馆与他大吵大闹的时候,却传来已经买通新县长,把那二儿子释放了的消息,这不是一场虚惊吗,故事的结局越出人意料,它对大后方黑暗政局的抨击就越尖锐,使人禁不住要长叹一声:太腐败了。通过对这一幕丑剧的描写,有力揭穿了国民党下层政权德性和国民党兵役制度的本质。
     本篇写于1940年,是沙汀最著名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它通过联保主任方治国和土豪恶霸在茶馆里的一场争吵打闹,生动的反映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的丑恶行经,表现出他们营私午弊的无耻罪行,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兵役制度的欺骗性和反动实质。
      作品结构紧凑,作者把矛盾集于其香居茶馆中展开,类似一出独幕剧,斗争激烈,忽而又急转直下,收到了大起大落而不显得生硬的艺术效果。
     幽默简练的笔调,生动的方言的运用,都使人物有声有色,形象比较鲜明,它告诉我们反动统治者虽有内部矛盾,但鱼肉人民的共同本质,把他们的矛盾最后统一起来,说明对现实的认识有相当的深度。人物塑造也富有特色,在不长的篇幅里既写出了他们的反动共性,又揭示了各个人物的独特性格。
     结尾通过蒋米贩子带来的消息,使得一场闹得不可开交的纠纷立刻变成一出无谓的笑剧,而国民党的兵役黑幕也揭露无遗,画龙点睛,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在其香居茶馆里》与《华威先生》比较,背景基本相同。
      线索不同:《在其香居茶馆里》二条线索,明线是方与邢的矛盾,暗线是邢与新县长的和人交易。
      相同:两篇文章都带有独幕喜剧讽刺的特色,刻画人物都很传神。
      具体运用刻划人物方法上不同:《华威先生》主要通过人物自己的言行跟别人的对话刻划,《在其香居茶馆里》也有这种手法,但《在其香居茶馆里》对话描写比《华威先生》好,《华威先生》带有漫画式描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