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太守在此等山水胜处主政三年,但以前的水景是没有这样漂亮的。因为州城是钱塘江的上游"三江口",故舟楫往来,也显得有些繁盛。]
陆游严州劝农文
看了题目,也许你就会产生疑问:陆游不是爱国主义诗人么?怎么会与严州、与农业有关呀?是的,看完了,就知道这种关系了。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今绍兴),是南宋爱国诗人。其主张积极备战抗击金邦,因与南宋朝廷决策者政见不合,数次被罢职闲居。淳熙十三年(1186年)春,得到丞相王淮的推荐,进行重新起用陆游为朝请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二月,去都城临安向孝宗上书,请求积极备战,北伐金邦,统一南北。孝宗避而不答,却对陆游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陆游确实也在严州写下了大量的诗,约300篇。]
七月初三,到达浙西山城严州(州城系今建德市梅城)。陆游来到严州,正逢丙午荒年,到处呈现灾荒悲惨景象。面对此情此景,六十又二的陆游尽管在仕途上遭到多次挫折,但还是怀着忧国爱民、济世治邦的满腔热情,决心为治理严州作出善政。陆游很快进入角色,面对荒年的现实,和粮源在外的情形,立即具文呈报朝廷,请求准予免除严州灾民的租赋徭役,发放州县义仓粮食救济灾民。
灾年使严州城里市场商品更加缺少,腊月年底,州太守餐桌的盘樽也索然无荤腥。陆游的《岁晚盘樽索然戏书》写道:
经年薄宦客桐庐,市邑萧然一物无。
名酒不来惟饮湿,长鱼难觅且焚枯。
支离鹤骨寒添瘦,宛转龟肠夜自呼。
更与儿曹同一笑,灯前短褐拆天吴。
面对严州的民生,在陆游任内三个年头(二周年)里,他关心民众疾苦,数次设坛祈天求雨,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两度于春耕生产之前召集父老,大力宣传搞好农业生产,夺取粮食丰收的重要意义,研究布置农业生产问题。因此,他在严州(建德)留下了“丁未”和“戊申”两篇《劝农文》[陆游关心民生,关注农业还大量见诸于他的诗文中]。
在“务农为先”的思想指导下,陆游在劝农文中告诫辖区内的民众,一要不误码率农时,及时春耕夏耘,精耕细作;二是丰年不忘歉年,当有储备,以战饥荒;三是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搞好农业生产。要“无事末作”、“无好终讼”,不要出现旷土游民。陆游也向民众承诺:“太守亦当宽期会,简追胥,戒兴作,节燕游,与民共享无事之乐”;并表示,自己虽然“觞酒豆肉,曷常妄蠹於邦村,铢漆寸丝,不敢辄营於私利。”
1260多年的严州史上,当政者不下于400人[不知确切数字],想必其他太守也关心民生,重视农业,而独存了陆游的两篇《劝农文》于史料,这说明了什么,自有你的判断。兹录《丁未严州劝农文》于此,以窥陆太守的爱民之心。
盖闻农为四民之本,食居八政之先。丰歉无常,当有储蓄。吾民生逢圣世,百谷顺成;仰事俯育,各遂其性。太守幸得以礼逊,相与从事于此。故延见高年,问劝课、致诚意,以感众心。非特应法令为具文而已。今兹土膏方动,东作维时;汝其语子若孙,无事末作,无好终讼;深畎广耒,力耕疾耘,安丰年而忧歉岁。太守亦当宽期会,简追胥,戒兴作,节燕游,与吾民共享无事之乐,而为后日之备,岂不美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