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类文献中见到判断相关的方法比较单一,不如社会学那么丰富。尽管有不少相关系数以前并未遇到,但也在整理的过程中同时学习。下面是自己整理的两变量间相关关系的测量方法。难免疏漏,请各位加以修正补充。
一、相关关系
事物之间的联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确定性关系,变量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即函数关系;另一类是不完全确定的关系,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却不是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称为相关关系。相关关系反映的是变量之间是否存在联系亦即联系的程度。确定性关系与相关关系之间往往无法截然区分,一方面,由于测量误差等随机因素的影响,确定性关系在现实中往往通过相关关系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当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了解得更深刻时,相关关系又有可能转化为确定性关系。
二、变量类型
依据测量尺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一般将变量分为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和定距变量三大类(此外,还有“定比变量”,社会科学研究不作区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从定类变量开始,后一个变量比前一个变量的层次高,后一个变量除具有前一个变量的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
定类变量:变量的取值仅仅只有类别属性之分,例如性别,没有大小、优劣之别。在社会调查研究活动中,凡是涉及到类型划分社会现象均属于定类变量。
定序变量:变量的取值除了有类别属性之分外,还有等级或次序的区别,例如教育程度,态度量度。凡属于等级或次序上有区别的变量均为定序变量。
定距/定比变量:变量的取值除了具有类别、次序区别之外,还有类别之间、序列之间的标准化距离的变量。变量的值之间可以比较大小,两个值的差有实际意义。在对社会现象的调查研究中,凡是可以用固定标准测量的、可以划分出距离的变量,均属于定距变量。
其中,定距/定比变量的区别:定距变量=0,不表示“没有”,因此这一测量类型所得出的数据在数学运算上只能进行加、减运算,而不能做乘除等运算;定比变量=0,表示“没有”,即有一个有实际意义的零点(绝对零点),因此,定比变量除了可做加减运算,又能做乘除运算。(但两者在SPSS中没有太大的区别)。
分
类
|
定
义
|
举
例
|
数学特征
|
定类变量
|
按照对象的某种特征划分类别
|
性别
科目
|
=、≠
|
定序变量
|
按照对象的某种特征,把类别按顺序、等级排列
|
评价等级
|
=、≠
>、<
|
定距变量
|
对象不仅可按特征排序,而且还可以测量序列间的距离
|
年龄
工资
|
=、≠;>、<;+、—
(定比变量还包括×、÷)
|
对研究变量的不同特征遵循如下的分类方法:
定类变量
|
要求变量的特征分类具有可辨别性,且不同类别应无同一性的性质。
|
定序变量
|
要求变量的特征与属性可以排序或分等级。
|
定距变量
|
要求测量单位具有相等的意义,且没有绝对意义的“零点”。
|
定比变量
|
要求测量单位具有相等的意义,且有一个绝对意义的“零点”。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