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模仿性阅读训练”

(2010-06-28 20:50:50)
标签:

图样

内聚力

样式

框架

孔方兄

杂谈

分类: 作文阅读及其他

关于“模仿性阅读训练”

孔方兄

 

    孔方兄按:此论述摘要自马正平先生《当代写作学思维训练教程》P201-203。

 

    在进行模仿性阅读训练的首要步骤是通过阅读而弄清所阅读的书籍或文章的独特视角、视野,空阔的生活(或知识)背景;其次是通过再阅读而感受书写人或写文章的人在书中或文章中力图要“表达什么”,并实际上“表达了什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阅读,力图弄清楚这本书或这篇文章是“这样地表达他所想要表达的东西的”。

    这实际上包含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组:作者表达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他为什么要采用这样一种表达思路?可不可以采取另外一种思路?或另外几种思路?如果可以,那么,哪一种表达思路是最能表达这一内容的方式?针对此一内容,采用其他的表达思路、方式、策略(即视点、角度、内容、材料的空间化组织与时间化安排的方式、叙述人称、基调、口气、语体方式等)将可能体现哪些思维与审美方面的特色或不足?

    第二组:弄清凝聚作者的这一表达思路的基本结构图样是怎样的。对于这一问题,在阅读中要弄清两个层次以上的结构图样,这是任何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都存在的。第一个层次上的结构图样,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章(包括书)的表层结构,表层结构一般来讲就是文章(或书籍)的材料结构或者说语言叙述的篇章结构。针对文章的表层结构而进行阅读时,可以围绕这样两个具体的问题予以思考:1.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来组织材料、配置材料、安排材料的结构?可不可以对现有的材料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这样调整后的文章效果如何?2. 作者所选择的这种语言叙述这些篇章结构安排有无特色?如果没有特色,可不可以进行必须的变换或改动使它具有特色?如果具有明显的表达特色,那么这些表达特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阅读,通过阅读弄清楚文章的第二个层次上的结构图样——即文章的深层结构图样。文章(或书籍)的深层结构图样,就是文章的内在逻辑结构(在文学性的作品中,其深层结构即是作品的人物性格结构,或者说作品的人性结构或人性化的历史结构)。对文章的深层结构的清理,主要把握:文章的内在逻辑结构的基本框架是怎样的?这一内在逻辑框架的构架方式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要采取这样一种构架方式来构架文章的内在逻辑框架?文章的这一内在逻辑框架有无思想(情感)的内聚力和思维、情感的外部张力?如果没有,为什么?可以怎样来弥补以求其获得一种思想和情感的内聚与思维和情感的外向扩张力?如果文章的内在逻辑框架有其思想、情感的内聚力与思维和情感的外向扩张力,其强度如何?

    第三组:弄清楚作者围绕文章(或书籍)主题为展开这一表达思路而运用了哪些具体的表达方法、技巧?这些特定的表达方法和技巧是怎样运用的?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些表达的技巧和方法而不选择其它?作者选择了这些表达技巧与方法为什么要这样运用而不那样运用?如果在表达方技巧与方法的选择上做些变动,或者对这些表达技巧和方法采取另一种方式来组合运用,那么,其表达效果又将是怎样的?

    总而言之,模仿性阅读训练,在强调感受、体会的基础上,非常强调在阅读中进行理性思考,强调对文章的假设性比较分析与推论,强调对文章内容、结构、方法、技巧的换位性审视,这是通过阅读训练而获得范文规范和表达技巧与方法的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环节。

    模仿性阅读的目的:依照所阅读的文章样式(包括主题结构样式、表达主题的基本思路框架样式、文章表达的材料结构样式、语言叙述结构样式、文章的内在逻辑框架样式)和表达技巧、方法,来尝试性进行模仿练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