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四有”
文心(孔方兄)
阅读或欣赏一篇文章,我们常常使用一些俗成的词汇,比如“言之有物”、“结构流畅”、“构思精巧”之类,可是我们也常常忘记探索文章本身的语言逻辑、情感逻辑,也常常说不出到底是怎样显得“有物”,或者是怎样显得“流畅”和“精巧”。
今天我们就探讨一下这些问题。其实,任何一篇文章,我们都可以从四个角度去阅读和欣赏。
首先是“言之有物”。这里所说的“物”是文章中所描述的事物,有自然事物,也有社会现象,作者写下它们是因为这些事物给他独特的感受。所谓言之有物,就是说文章所写的就是对这些事物的感受,或这些事物的特别的形态、意义和象征。不管怎么些,作者笔下的事物必须符合日常生活的认识范畴。哪怕是幻想中的事物,也要符合幻想状态下事物的特性。
其次是“言之有理”。文章应该有文章的基本道理,我们经常所说的“中心意思”就是这个“理”。实际上“言之有物”的“物”,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文章的“理”,即作者的独特感受。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就是因为有独特而非庸常的感受,而且这感受有推广和宣传的意义。与“言之有理”相对的文章就是“无病呻吟”,矫糅造作,“为赋闲愁上高楼”。言之无理的文章是一种恶俗化的写作倾向。
再次是“言之有情”。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里的“情意”就是情感。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往往是作者的情感体验,或者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情感体验。一个人在阅读文章时如果不被这些情感因素感染,他就无法理解文章的道理。而且,反映在文章中的情感体验,也常常的独特的、曲折的、有波澜的情感体验。“文喜看山不喜平”,说的似乎是文章的语言组织,其实更是情感的波折。与“言之有情”相对的是“为文而造情”,本来没有情感体验,却装做一副深沉的样子,装做一副愁苦无门的情状,无非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同情。这类文章也不少。
第四个是“言之有序”。什么叫“言之有序”?言之有序说的是文章的语言组织秩序。文章语言的基本逻辑是为了表现文章的“物、理、情”三个要素,可是哪些话是必须要说的,哪些话是可以少说或不说的,哪些话应该先说,哪些话应该后说……这样的思考逻辑就是文章的语言秩序。文章语言组织精妙的阅读体验,就可以说成是“言之有序”。与“言之有序”相对的语言状况是语无伦次,颠三倒四,不知所云。
我们这样解剖一篇文章,是为了说明阅读一篇文章的基本思维。其实文章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在一篇优秀的文章中,这四条都是不可割裂的。没有抓住事物的基本情状和特征,就不能更好地讲述作者的感受,也就没有情感体验,当然就会语无伦次。
我们了解了文章的这些特征,对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大有益处,也对我们写好文章裨益不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