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理论”的再思考
——与“红辣椒”一起思考
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
从木桶理论衍射到一个班级的建设乃一个国家,进而看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不能以一个简单的标准来衡量。正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再来说木桶理论,从物理的角度去理解,木桶装水的多少,还有几个比较关键的因素。
一是木桶的木板之间的紧密程度。这涉及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团队建设,解除内耗,消除空隙,使装在桶里的水能够“一滴不漏”。这可能在很多时候决定于两个因素:一为木板间相互的咬合程度,如果两块相邻的板不相吻,那就要先处理两板相邻部分的不相合部分;第二为决定于固桶的那些箍,如果没有紧紧的箍,那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是桶底部面积及其牢固度。尤其是牢固度。
三是桶的大小。这既与桶的底部面积有关,更与每条木板的宽度及多少有关,还与桶的木板厚度有直接关系。
反过来,我倒觉得,我们在思考那块最短的木板的同时,更要考虑最长的那块木板,因为我们如果过于关注最短的那板木板,就会使管理陷入“底层管理”,纠缠地那些最低人员或项目层面的管理上,而作为一个组织或一个学校,哪怕是一个班级,更要关注那些长木板及其数量。这么说并不是要扔掉或放弃短板,而是要更关注前端的长度,这才能使组织或团队发展得更迅速。
另外,作为实用的木桶,还有木板的质地,重量,等等,都会影响到效果。
迁移到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或者教学管理,都可以把这些理论与思考迁移。
……
这就是张献明校长的文章,其实多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