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宋定伯捉鬼》
入选语文课本想到的
□
孔方兄
文章主旨:大批判,大大的批判……
我们先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宋定伯捉鬼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
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
遂行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
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漕作声。鬼复言:“何以有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
孔方兄解读:谁是真正的鬼
这是一篇课文,课文想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理解本文借宋定伯捉鬼的有趣故事,宣传了鬼魅并不可怕,也反映出人民机智勇敢的主题思想”。
好一个机智勇敢!
从古到今,我们听说过许多鬼的故事,可是谁也没有见过鬼。虽然有许多鬼祸害人的故事,可我们知道那是假的——世界上不存在鬼这东西。假如我们把这篇文章中的鬼看成真实的鬼,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鬼呢?
你看,这个鬼多么老实啊!自始至终它没有说一句假话,更让人不可理解的是,它竟然把自己作为一个鬼最怕什么这样的秘密也告诉给了宋定伯。这个鬼也对宋定伯的身份产生了怀疑,可是却被轻轻骗过了。它那么轻信,似乎觉得世界上没有欺骗和危险。大祸临头的时候,它只会“咋咋”地叫几声,而且变身成为一只羊。一只羊,对一个人根本就造不成伤害,没有尖利的牙齿和爪子,没有爆发力,不吃肉……所以,这是一个善良、天真、坦诚的鬼。
那么宋定伯呢?在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宋定伯是真正的大恶人,大骗子!他没有说过一句真话,当身份被怀疑的时候不慌不忙,轻轻化解,把自己包藏得很深,一步一步把鬼的秘密套了出来,到了时候就把这一招用上了。如果说宋定伯是一个阴险的人,还不能概括他的本质,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自私贪婪、心狠手辣的人。自私贪婪使它把鬼买了,为了防止鬼变身为鬼,耽误了他的发财机会,他还“唾之”。哎,当我们真正了解了宋定伯的时候,我们才会明白,这才是真正的祸害人的“鬼”啊!
如果我们把文章中的鬼理解成一个善良的孩子,那么宋定伯就是拐卖儿童、罪大恶极的“人贩子”;如果我们把文章中的鬼理解成一个老实的普通市民,那么宋定伯就是手段多样、凶狠贪婪的诈骗犯!
更让人觉得可气的是,文章的鬼既然会变身,为什么不变成一只老虎或者狼什么的,而非要变成羊呢?也许羊是它的本性吧。可是,对于一个真正的“鬼”,只有老虎或狼才能对他造成威胁啊!
接着分析吧:其实我们把视角放在文本本身上是不完全的一种态度。我们更应该批判那些把这篇文章放到课本中去的专家们!
他们真是专家吗?他们真知道如何编一本教材吗?
也许他们只是为了混口饭吃~~~~哎呀~~~这样一写,不知道多少专家要跳出来骂娘了~~~也罢,随它去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