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卷中(35分)
问候也是一种美丽
近来电视上有一则公益广告:
一位老人在家做好了饭,孤独的等着儿子、女儿、孙女的回来,突然电话响了,她赶忙接起了电话,那是儿子打来的,老人很高兴,正想跟儿子说话,但电话那头传来儿子急忙的声音:“妈,我今天不回来吃了。”
“嘟……嘟……!”儿子挂了电话,老人很伤心。
这时电话又响了,是女儿打来的,“妈,我今天不回来吃了”,也挂了电话。
电话再一次响起来,
老人有些犹豫,但还是接起了电话,那头传来稚幼的声音:“奶奶……”,老人马上露出开心的笑颜,微笑之间已显得有些苍老,岁月在她头上已留下根根白发,但刚才露出笑容的脸上马上又换成了失望,悲哀的神色,“奶奶,今天我不回家吃饭了”,电话再一次的挂了。
老人望了一会儿电话,叹了口气说:“唉,都忙!”最后画面显现出老人孤独的背影,仿佛在灯光中就要倒下。
她的儿子、女儿要是问一声“妈妈,吃过饭了没有?在家过得好不好,他们回来了没有?”灯光下老人的背影也许就不会那么失落和孤独。只要轻轻地问一声,老人就可以高兴一整天。开心只在于你的一声问候呀,你果真那么忙吗?忙得连一声问候的时间也没有吗?
问候也是一种关怀,一种美丽。
是谁的明月,照亮了你黑色的松岗?
是谁的华裳,盖住了你伤痕累累的肩膀?
是谁的玉手,抚去了你面颊忧伤?
…………
是爸爸,是妈妈呀!父母把儿女养大,往往不是求老来的保障,物质的享受,只求老来时精神的寄托。
问候不仅表示你的关心,更表示你的体贴。
见了面,首先是问候,这是一种美德。
当你不懂时,你问了,你懂了,你放心了。
当你不知道时,你问了,你知了,你开心了。
当你不了解时,你问了,你了解了,你不后悔了。
美是无处不在的,花是美的,树也是美的,人是美的,世界美的,问也是美丽的。
人人多几声问候,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简评:由标题可见作者要表达的主旨,文章可分两部分来看,前半部分描述了一则公益广告,后半部分是想在前半部分的基础上拓展开来议论,但是没有把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只简单几句就结束了。文体沦为了“几不像”。前半部分语言通畅,后半部分语言重复啰嗦。
评分:内容15+表达13+发展7=35分
三类卷下(32分)
敢问路在何方?
一个迷路的人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前,这个十字路口两条路已经被堵了,剩下两条:一条是畅通无阻,平坦无奇的康庄大道;另一条是九曲回肠,崎岖坎坷有着无数未知危险的弯弯山路。一时间,他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他问了自己几百遍,终于决定走那条崎岖的山路,最后他走出了迷途。这就好比人生,会遇到许多十字路口,我们要敢于问自己问别人。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做成功的人。
敢问是一个成功人士的突出特征。所谓有问题就要问。可能没有问题的人就有“问题”,这两个问题可是相差甚远,一个是凝聚了人勇气的结晶,另一个则是指不正常人的表现。人生也就如此,成功的人之所以那样辉煌,是因为他们的勇气,他产能勇敢地为自己的目标进攻。遇到问题,他们能勇敢地发问,这是他们取得成就的根本。
作为一名中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可能会经验不足而造成许多的失误,但是我们长得有嘴,我们可以大胆地问,相信我们有时会遭到拒绝,如果是这样,只能证明我们是尽力了的,
我们还要努力。
人生的选择非常重要,选择需要经验,需要一个果断的心。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我想现在可能需要前浪推后浪了。因为我们需要成人的经验,这样我们就不得不问这些有经验的前辈。问,是一种沟通的方式。通过“问”,我们可以与他们交流,可以从他们那儿获得经验。孔子也说过:“不耻下问”,如果因为害羞而不敢问,这样可能会影响你的前途。我们要有足够的勇气,只有勇气才能战胜这些困难。
例如,一道难题将难住了我。想一想我该么办?可能百分之八十的人都赞成去问老师或同学,只有那百分之二十的人可能会放弃。从这个例子可看出,问是一种条件反射。我想如果人生路上能够有这种天赋,那样人类会有多大进步,社会有多大发展,我不敢想象。
朋友们,为了我们的前途,为了我们的事业,勇敢地问吧!
简评:这篇论文立意和写作的内容有些不符,只是扣着话题在写,结构欠佳,语言平平,有些句子不连贯,有语病。字迹潦草难辨。
评分:内容13+表达13+发展6=32分
四类卷上(26分)
提出疑问
每个人都有疑问,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想办法解惑。提问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提问,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一部分人是喜欢提问,一部分人是不想提问,而一部分人则是不耻下问。提问没有局限于年龄、身份。无论是谁都可以向有那方面知识的人提出问题,请求解答。
中外许多有名的显著成绩都是先由发问开始的。因为有疑难,他们才会去想办法求解。而不懂的地方他们又会向有经验的人们去请教。正是因为如此,这些人才会有所作为,成为成功的人。
光是发问则是不行的。发问应与思考结合在一起。先思考一番,如果仍不能解疑,则再提问。经过别人的一番指教后,自己再思考。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注意发问。我们正处在求知的阶段,有无数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答。我们应多向老师和同学发问,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弄懂。
发问也并不是随便地提问题。其先前必须经过严谨的思考。
好问,多问,应该是现代中学生的一大喜好。我们应该向那些无论成绩比自己好或者坏的同学发问,只要能解答它。
人人都用提问来解答自己的疑难,正如不懂就问。
简评:中心基本明确,论述不充分,讲道理,没事实。语言不够通顺,
550字左右。字体清楚。
评分:内容12+表达12+发展2=2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