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属于哪一级别的剩女?

(2010-07-30 09:39:18)
标签:

婚姻

爱情

网络

剩女

职场

作家

游戏

交通

俱乐部

世界

法国

白领

莎士比亚

分类: [轻言细语]

      现代社会交通发达通讯便捷,使人与人之间实现无障碍交往。无障碍交往本来给男女相识相知相爱带来更多的选择目标,而事实却是,剩男剩女不少反多。虽然网上也有很多交友网,婚介网,但在这个复杂的社会深潭里,虚拟与现实的超长差距,行骗高手借用网络的漏洞,人性的弱点实行了高招的骗局,让越来越多的网民不敢去相信网络上的真情,更不敢拿自己幻想美好的一生为赌注,所以导致网上寻找婚姻成为一种游戏,寻求真情成为一大笑话,当然剩男剩女的指数只增不减,单身俱乐部的声势也越来越浩浩荡荡。
    这也许如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所说,自由太多、可供选择的对象太多,人们反而耽于选择难于选择了。现实往往就是这样滑稽,人的生理距离不能再近,心理距离却不能再远。又如网友所说,旋转木马是这个世界上最残酷的游戏,彼此追逐,却永远隔着可悲的距离。
   抱着“总有一天你的名字会出现在我家的户口本上”的“剩女”信念,“等待你的关心,却等到我关上了心”,最后等来这样的结局:“我在春天种下一堆男朋友,现在秋天到了,啧啧,居然颗粒无收……”;于是“难免埋怨时间的手,把相爱写成相爱过”;“人生最大的悲哀是青春不在,青春痘却还在”;“剩”下的只有回忆,而“回忆是一座桥,却是通往寂寞的牢”……
  标准越高越难挑,眼光越高越难找。按照男人向下看、女人向上找的寻爱原理,处于最高位的女人和最低位的男人,前者是看空的爱情广角,后者是看丢的爱情死角,都成结婚困难户。这就是罗马尼亚女作家比贝斯科所说:“自由恋爱有时确实是恋爱,但永远不是自由的。”
     因朦胧而相爱、因了解而分手是一种常见现象。过去人们的选择视野局限,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知根知底之前就已经结婚了;现代人在结婚前就开始耳鬓厮磨心口相授,时间一长,脚丫有多臭、鼾声有多大、习惯有多差、心思有多花等等暴露无遗,剩下的一点情愫再也无力驱动两人走向婚姻的殿堂。因而法国作家尚福尔说:“恋爱比结婚更可喜,因为虚构的故事比历史事实更令人愉快。”
  中国网友说:“后轮爱上前轮,因为永远不能和它在一起,于是吻遍了它滚过的每一寸土地。”
  现代男女认识异性多见识异情广,看到那么多的人朝三暮四朝秦暮楚,对婚姻已然失去信心,从而把恋爱当作消遣,把结婚看成冒险。女人不敢轻易对男人托付终身,造成了“剩女”现象更为普遍。
  有“剩女”必有“剩男”,可是为什么“剩女”话题如此夺目,剩男的存在却显得如此黯淡?其中显见的理由是,“剩女”多为高端白领而引人注目,“剩男”多为底层蓝领而遭人忽视。
  说上海“剩女”多,可以想象是因为上海“胜女”多;说广州“剩女”多,是不是因为广州女性太实在?都说是结婚前要圆睁双眼,结婚后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眼睛睁得太大,异性就很难进入“法眼”了。因而无论太好胜还是太实在,都是婚姻的障碍,都是“剩女”的胚胎。
  是“剩女”还是“圣女”或“胜女”,怎么称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感受。就婚姻而言,有人剩下形式,有人胜在实质,只是当你下定决心要结婚时,那就不要吹毛求疵了,该出手时就出手,否则犹豫会带来忧郁,会经常被莎士比亚所说中:“来得太迟的爱情,就像已经执行死刑以后才送到的赦免状,不论如何后悔,都没法挽回了。”

网络调侃“剩女”四等级

  一、25至27岁为“初级剩客”,这些人还有勇气继续为寻找伴侣而奋斗,故称“剩斗士”
  二、28至30岁为“中级剩客”,此时属于她们的机会已经不多,又因为事业而无暇寻觅,别号“必剩客”
  三、31至35岁为高级剩客,在残酷的职场斗争中存活下来,依然单身,被尊称为“斗战剩佛”
  四、35岁以上为“特级剩客”,当尊为“齐天大剩”

 

    真爱难寻,不是因为这世上没有真情存在,而是每个人所抱有的思想与目标悬殊甚远,各自的眼光与观念相差悬殊,当然希望与现实也落差甚远,当你怀有目的性的去寻找目标,当然你找到的目标也是怀有目的性的,如此商业化的现代都市,不带点商业特色,那止不是跟不上市场需求?至少我觉得世界是精彩的,社会是和谐的,人民是善良的,爱心是永存的,真爱也是常存的,只是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发现。看看自己的等级后,请用心去寻找属于你的半边蓝天喔,记得幸福你心里。^_^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