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奇奇怪怪的城镇

(2007-08-24 10:20:59)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杂侃视野]

http://www.ycccf.com/upimg/070410/1_115537.jpg
女儿上学按照中部时间,爸爸上班按照东部时间

    位于美国东部印第安那州的“圣诞老人镇”因其独特的名字而闻名世界,但该镇居民多年来竟为一件看似普通的事情烦不胜烦——时间。由于“圣诞老人镇”恰好横跨美国两大时区,因此竟然在弹丸之地上同时并存着两种时间,很多时候就连当地居民也搞不清楚现在到底是几点!一个镇竟有两种时间,居民家中两个闹钟怕搞错每当外地游客来到美国东部印第安那州的“圣诞老人镇”,询问“现在几点钟”时,得到的回答五花八门。这倒不是当地人时间观念不强,而是因为当地不同部门实行的是不同的时制。因为,这个总共只有2041人的小镇,竟然恰好横跨美国两大时区——中部时间和东部时间!当地市政厅、学校和邮局实行的是中部时间(或“慢时间”),当地诊所、木材厂实行的却是东部时间(或“快时间”)。当房地产经纪公司的时钟显示为上午9时的时候,杂货店的时钟却显示为上午8时!圣诞老人镇女邮政局长玛丽娅·巴巴奇的家里摆了两个闹钟:一个设置为中部时间,专门为女儿上学准备,另一个设置为东部时间,专为丈夫上班准备。 

http://www.ycccf.com/upimg/070410/1_115551.jpg
住在地下房屋的一家四口

    在南澳大利亚有座小城库伯佩蒂,它的奇怪之处在于从表面看,这座城市除了一些停车场和加油站外,建筑物并不很多,但事实上这里不但生活着几千居民,而且从旅馆到酒家,从教堂到夜总会应有尽有.之所以看不见,是因为它们大多建在了地底下。
居民是淘宝者后裔
    库伯佩蒂是澳洲唯一的一座地下城。它位于维多利亚沙漠腹地,是澳大利亚最干旱的地方之一,原本是片鸟都懒得落下的不毛之地。1915年,有人偶然在这里发现了蛋白石矿,从此改变了这块荒地的命运。蛋白石俗称澳宝,主要用来做各种饰品,普通蛋白石并不值钱,但极品则价值连城。走运的是,库伯佩蒂的蛋白石不但是极品中的极品,而且蕴藏量大得惊人。消息不胫而走,自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淘宝人。澳大利亚号称“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挖地洞、找宝贝向来是家常便饭。不过找蛋白石却是个耐心活儿,讲究的是持久战,这就需要淘宝者在当地安家落户。但是当地气候十分恶劣,夏季地表温度总在50摄氏度以上,冬天又寒风刺骨。于是有人想出将废弃的矿洞改造成居室的主意。这样一来,独一无二的地下城就诞生了。

http://www.ycccf.com/upimg/070410/1_115608.jpg
庞大的墨西哥城好似迷宫。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墨西哥城为自己那些大大小小密网如织的街道该叫什么名字费尽了心思。随着城市不断扩张,为给大街小巷起名字,人们早已用光了已故总统、革命英雄和军事战役的名字。结果是,这里有100多条用墨西哥国父胡亚雷斯命名的街道,有200多个地方用墨西哥宪法的起草者贝努斯蒂亚诺·卡兰萨的名字命名,还有将近300个地方的名字源于墨西哥最伟大的总统——拉萨罗·卡德纳斯.当别人问路时,墨西哥市民很可能会做出截然相反的反应:同时指向城市的两个方向。从“鱿鱼大街”到世界电影街
  在其他国家比较常见的“名人街”在墨西哥也变得更富有想象力。在这里,所有知名的作家、音乐家、科学家和哲学家都被聚集在一个街区。我们可以站在托尔斯泰街和但丁街的街角,也可以很方便地转到狄更斯街和莫里哀街走走,然后再往威尔第街和瓦格纳街、苏格拉底街和荷马街遛遛,想象他们之间前所未有的对话在这个相当魔幻的时空里实现。同样的创意你还可以在墨西哥市中心的另一个区碰到,那里所有的街道都用拉美国家的名称命名,如巴西街、阿根廷街、委内瑞拉街和萨尔瓦多街。在这个区漫步,感觉像在做环球旅行,不用乘坐任何现代化交通工具,就可以快捷地周游世界。实际上,为了标识自己的庞大城市,墨西哥人几乎用遍了世界上所有名胜景观的名称,网罗了众多江河湖海的词汇,借用了各路神灵、鸟类花卉、调色板上的五颜六色以及日月星辰的美名。
  在这里,很“庸俗”的食品街名随处可见,比如“鱿鱼大街”和“小虾大街”,“金枪鱼大街”和“洋葱大街”,还有“玉米大街”、“稻米大街”、“蚕豆大街”等等,不一而足;但非常高雅的大街在墨西哥城也比比皆是:“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墨西哥文化”、“阿兹特克文化”、“玛雅文化”、“体育文化”街把墨西哥城搞得真的很“文化”,更何况这里还有世界电影街、墨西哥电影街和其他零星散布的以电影命名的街道。另外,一些并不热门的艺术、工艺甚至科学研究门类在这里也可以派上用场,像“心脏病学大街”、“天文学大街”、“正牙学大街”和“发型师大街”这类名称,估计除了在墨西哥城你是很难看到的,而这里竟还有学术味更浓、想象中只该在法国出现的“结构分析大街”。 
印度有个双胞胎村 到处是长得一样的人
  如果说印度穆罕默德布尔乌姆里村与其他村庄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这个村的双胞胎特别多。这个村子共有600人,却有33对双胞胎,而在一般情况下,600人中有两对双胞胎就算高比例了。《印度时报星期刊》报道说,几年前,为研究这一现象,海得拉巴细胞和分子生物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采集了双胞胎及其父母的血样。该小组负责人昌达克说,他们尚未找到原因,双胞胎多可能是环境、食物和生活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另一个因素是这个村庄里近亲通婚的比例较高。
  穆罕默德布尔乌姆里村在过去60年里陆续有双胞胎出生,不过近年来双胞胎明显增加。村子里常常闹笑话,同一个孩子被喂了两次饭或者被父亲打了两次的事情数不胜数.虽然村民很享受由此带来的荣耀,但许多人希望政府能为他们的村子切切实实做一些事情。
美一小城:不挂窗帘要坐牢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俄亥俄州一个小城在最近颁布了一项奇怪法令:为了防止某些家庭因室内凌乱“影响市容”,强制规定每户居民家里都得挂上窗帘,否则就得面临牢狱之灾。据报道,俄亥俄州犹里得市是个风景优美、环境整洁的小城市。为了让市容更美丽,该市政府最新推出一项新法令,强制每户民宅都得挂上窗帘,如果违反不仅要被罚款,而且还得坐牢。对于这项“不近人情”的古怪法令,俄亥俄州民众纷纷认为“这根本是在开玩笑”。 

http://www.ycccf.com/upimg/070410/1_115622.jpg
游客在印有“地狱”字样的海报前留影。

  美国地名千奇百怪,密歇根州就有一个听起来让人发怵的小镇——“地狱(hell)”。这个怪异的名字赋予了这个小镇独特的风情。
“地狱”名字的由来
  “地狱”之名如何而来?有两种说法:一是两个到此地游玩的德国人从马车中探出头来,一个对另一个说,“好美呀”。德语中“美丽”一词的发音与英语“地狱”(Hell)很像,偷听到他们讲话的人将这一故事传开了,于是有了“地狱”镇。
  另一种说法是,1838年,纽约州一个叫乔治的农民带着家人到此地发展,他生意做得很红火,成为当地德高望重的人。1841年,当密歇根建州时,有人来镇上征求乔治的意见,问他取什么名字合适。乔治不假思索地回答,“叫啥都行,就是叫‘地狱’我也无所谓。”于是,“地狱”就这样炼成了.
  尽管没有明显的地狱特征,但自从得名的那天起,“地狱”就一语双关,受人关注。一个男子曾回忆说,“当初我向女朋友求婚,她硬说非要碰到地狱阴冷天她才会答应。”于是,1967年1月9号,他们开车赶到“地狱”,那里果真冷得要命,却成全了一桩婚事。值得一提的是镇上的邮局,这家 1961年建立的邮政分局至今仍在一个超市里面,其业务多是打邮戳服务。任何人将贴足邮资的信封寄给“地狱邮局邮长”,就可以收到来自“地狱”的回信。每年4月15日报税日结束前,是邮局业务最繁忙的时候。凯文介绍说,邮寄出售的“地狱”明信片相当受欢迎。
  “地狱”每年要举办很多活动。其中包括一年一度的“穿越地狱”赛跑活动。这一活动主要是为了募款集资,赛程4.8英里,参加者都可得到一件印有“我跑过了地狱”的T恤衫。另外,每年5月份要举行“地狱好吃鬼节”,这一活动中有音乐舞会、美食品尝及艺术表演等。这些活动都能吸引相当数量的外地人。 
遍地是洋葱 俄罗斯有个洋葱村
  位于莫斯科东北部的雅罗斯拉夫尔州有个其貌不扬的小村子,探访过它的外国游客总是满腹狐疑地自言自语道:“难道它中了魔法?”——因为村子周围方圆上千公里的范围内,洋葱一般都难以成活,但在这里,只有在炎热的俄罗斯南方才能见到的大个头洋葱却生长旺盛、收成极好。村里人都靠洋葱生意过上了富足生活。
  远远望去,洋葱村就像一张用五彩缤纷的布块拼接起来的棉被:紫洋葱、红洋葱和白洋葱在田地里竞相“绽放”。因为已到秋收时节,家家户户的篱笆门前都立着铁托架,大大小小的钩子上挂满了洋葱辫,像花带一样,随风摆动,煞是好看。
  在村民的菜单里,洋葱汤必不可少。用牛奶熬成的洋葱汤香浓可口,红色的辣椒块飘浮在上面十分赏心悦目。不过对村民来说,洋葱除食用之外,还另有妙用。把紫红色的洋葱皮浸泡在水里可以染发,夏天蚊子多的时候,在灯旁挂上一小块洋葱还有驱蚊的效果。
  此外,把捣碎的洋葱和蜂蜜混合在一起可以治疗头晕和咳嗽、头疼的时候,在额头上抹上洋葱汁还可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柳德米拉大婶说,村里人很少买绿药水和碘酒,受烫伤或刀伤的时候,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剥下洋葱表面那层半透明的“皮”,粘在伤口处比任何抗菌剂都好用。在这个家家户户都种洋葱的村里,人们过着“知足常乐”的生活。就连洋葱熏出的眼泪也被村民笑称为“幸福的眼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