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八卦传闻 |
分类: [娱乐影地] |
1、大片:这一年,国产大片仍然风头强劲,投资1亿元以上的大片有8部之多。2004年大片赢得15亿元票房,2005年达到20亿元票房,业内人士预计2006年以大片为主的国内电影票房将超过26亿元。但大片在赢来高额票房的同时,也找来了阵阵骂声。2006,针对大片的骂声尤为刺耳,特别是在《无极》遭到惨败后,人们更是把矛头直指冯小刚、张艺谋等超级名导,一时间“大片”成了“大骗”成了人们议论的最多的话题。一件皇袍价值百万,一个布景动辄百万。对于我们这个经济人徘徊在高速度、低水平发展的国家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奢侈浪费。中国电影是不是真的只有大片才能拯救?
2、小制作、低成本:相对于《黄金甲》《夜宴》动不动就上亿的制作费,《疯狂的石头》《三峡好人》的制作费则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但小制作、低成本一样能够产出精品电影。2006《疯狂的石头》是一个典范。投资300万元,赚回3000万元。在影片中,导演宁浩不遗余力地运用喜剧元素对下岗、改制、民工生存等社会现实进行生动的观照,让人们从笑声中体味到现实的温度。观众对这部影片的喜爱表明,在人们追捧大片的同时,也同样需要这样充满智慧的小成本电影。
3、惊喜与尴尬:2006年,世界各大电影节上活跃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其中不少还拿了奖。比如在东京电影节备受关注并捧回大奖的《我们俩》,参加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之后又转战上海电影节的《光荣的愤怒》,在釜山电影节获新浪潮大奖的《槟榔》,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地平线单元最佳故事片大奖的《马背上的法庭》以及贾樟柯擒获“金狮”的《三峡好人》……。可惜的是,至今中国电影所获的国际奖项与国内发行还没有发生密切联系,没有摸索出奖项与市场成功对接的经验,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电影走向商业化多年来的一个尴尬。而更多的尴尬则来自于中国电影墙外开花强内不香的怪圈和影片叫好不叫座的迷途。
4、奥斯卡:奥斯卡是中国影人的终极梦想,这一年,中国影人的奥斯卡梦已经到了极致,六部电影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而且部部都是古装片。这不仅是中国电影的奇迹更被国际影人笑称可以申请世界吉尼斯记录。多年来,中国影人一直都有奥斯卡情节,它就像中国文人始终不愿放弃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追逐一样。然而,中国内地影人却总是梦断奥斯卡。当华人导演李安的《卧虎藏龙》饮誉奥斯卡之后,中国影人似乎又看到了希望,但正如国际知名人士提出的一样:中国影人是不是该把对奥斯卡的向往作为终身的目标?中国是不是只有古装武打片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5、回归与出走:2006年,我们有好几部超豪华阵容的大片,其中以《黄金甲》最为绚丽。张艺谋与巩俐的“十年之痒”,周润发的主流回归,都使我们对此有了更多的期待。在好莱坞打拼多年并不见成效后,周润发依然选择了回归主流华语影坛,过气的好莱坞“过客”回来后却依然受到了如此厚重的礼物,这对华语影坛来说不能不是一个极大的反讽。与巩俐搭档《黄金甲》,与斯琴高娃、赵薇搭档《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以及传闻中的《赤壁之战》使周润发仿佛回到了20年前的辉煌。周润发回来了,巩俐归来了,当然更多的中国影人凭实力勇敢地闯了出去,与“好莱坞坏小子”柯林法瑞尔合作《迈阿密风云》,参演《沉默的羔羊前传》无疑使巩俐称为当今华语影坛最具国际气质的女星。
6、电影节:国内每年都要举行若干个电影节,其中星光闪耀2006的必属上海国际电影节和金鸡百花电影节。2006上国际电影节迎来了史上最为强大的整容,法国国宝凯瑟琳德娜芙、好莱坞“金刚狼”休杰克曼、《性、谎言、录像带》女主角安迪麦克道尔等等超级巨星,然而在有名的星人也挡不住电影节的种种弊端。前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演员的均是国人,虽然今年最佳演员都是外国影人,但缺席领奖。这说明国际上重视中国电影的程度还不是很浓,堂堂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却办不出一个像样的国际电影节。
7、移花接木:有人在批评中国电影时曾说道中国影人不会讲故事,这个结论在2006得到了很好的印证。移花接木是2006年中国大片的显著特征:冯小刚《夜宴》借用了《哈姆雷特》,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借用了《雷雨》。也许我们对两者的借用不该有所厚非,但它却暴露了中国电影最致命的弱点:缺乏讲故事的编剧、缺乏讲好故事的编剧。同样的例子还发生在电影的台词上,有杂志把中国电影的台词称为弱智儿童的交流语言,虽然此话有些言过其实,但其中反映的问题却不可轻视。
8、惊喜与困惑:实施电影产业化政策以来,中国电影无论制作还是发行放映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势头。故事影片产量从03年的140部增长到05年的260部,06年将达300部。票房收入也在增长:05年全国电影票房是20.46亿元,今年上半年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0.4亿元。依据往年规律,下半年是电影市场的旺季,随着《夜宴》《宝贝计划》《墨攻》《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几部强档影片陆续投放,全年电影票房有可能比去年增长20%到25%。这些数字都是电影产业化改革的成果实证,但它面对全国13亿人口的文化消费需求还远远不够。
9、两代电影人的终极“PK”:2006是中国新生代影人与传统第五代影人“较量”最为激烈由青年导演宁浩执导的电影《疯狂的石头》制造出了非比寻常的效应,从此也奠定了新生代影人佼佼者的地位,而新锐导演贾樟柯带着《三峡好人》从威尼斯电影节载誉归来、马俪文的《我们俩》也从东京国际电影节和中国电影“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抱回了三项大奖、同是青年导演的李玉也因为《红颜》摘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欧洲艺术大奖的桂冠……
10、绯闻、性闻与“变性”:2006年也是中国电影的多事之秋,绯闻不断、假新闻不断,“性炸弹”更是搅得整个娱乐圈惊涛骇浪,而一句“我要变性”不但是宋祖德的疯言疯语更像是对中国电影的一次警告。章子怡的“裸替”、巩俐的暴乳仿佛使整个电影圈进入了一个性的时代,“无露不电影、无乳不电影”也成了人们嘲讽电影的口头禅,而张钰“性炸弹”暴露出来的潜规则更是揭露了电影圈的种种黑暗。一时间,人们都在询问,中国电影怎么了?说实话,该变性的不仅仅是宋祖德,更应该变性的是中国电影。
前一篇:2006经典电影台词
后一篇:心情不好,就吃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