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主席自杀有什么理由?
文/孙玉良
2014年10月30日晚,一个悲伤的日子。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陈超跳楼自杀身亡。陈超生前著述甚丰,主要著作有《打开诗的漂流瓶——现代诗研究论集》《20世纪中国探索诗鉴赏》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发表诗作300余首,出版诗集《热爱,是的》等。1993年获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庄重文文学奖”,2000年获《作家》年度诗歌奖,2005年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新闻中没有说明陈超自杀的原因,让我怀疑陈超或许不是自杀而是“他杀”,或曰“被自杀”。陈超贵为教授、导师、作协主席,社会地位很高,应该不差钱。既使身上有病,也可以靠报销比例超高的国家补助度过难关。又因为曾获得了那么多奖项,也算是社会名人了。名利兼得,按理说正该享受幸福生活了,为何决然离开这个对他来说幸福的人世?
他是个教授兼作家,不是什么掌握公权力的高官,跟贪腐沾上边了吗?习李反腐,令许多贪官污吏胆寒,受不了惊吓的,往往自杀了事,以摆脱这沉重的精神压力,同时给家人留下万贯家财。陈超虽挂着作协副主席的名头,但那是个清水衙门,没有什么油水可捞吧?
搞学术的,搞文学的,按理说应该比较能看清这个世界。人活着,没有什么生活上的压力,正好利用这大好的时光,为人类留下点什么正能量的东西。有什么想不开的呢?死,需要一个理由,一个极大极充足的理由。我很不明白,陈超的理由是什么。按理说人死为大,不应该再质疑他什么,但同为文学同道中人,就是好奇,就是多心,想知道为什么。
也许,是陈超教授背后有一股力量,将他推下了高楼。文人大多好面子,这是文人的软肋。为了一个什么事,让他面子上挂不住了,于是选择离开。但离开,并不能证明清白,只能给人留下疑惑。中国历史上自杀的诗人不少,难道陈超心中所想,也是步入他们的后尘?犹如李白醉后跳水捞月亮。
在这半生之中,我一直探究人生的意义。陈超这纵然一跳,让我再次对人生重新思考。活得累,固然一跳就轻松了。但累,是谁造成的?绝大多数,是自己造成的,是心造成的。如果学学佛理,懂得放下,懂得舍得,还会累吗?心中装的世俗的东西太多了,就会累。但放下的方法,决不是让你跳下高楼,放弃生命。而是学会超脱。假设将你全部的所有,用于济世救人,听到几声感谢与赞许,是不是心里会觉得轻松?
不懂,这自杀的勇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