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出行是“二等富人”的事
文/孙玉良
近日北京出租车调价听证会:25名代表仅1人不同意涨价。所以可以预测,未来的通货膨胀之“打的”也要“紧跟形势”涨价了。
不过对于我等蚁族来说,也并不太关心此事,因为既使打的,也是“二等富人”的事。
如果按交通工具而论贫富,第一等富人,是有车族,不管是豪车还是普通车,在目前物价飞涨的情况下,能养得起车,就算很不错的富人了。当然,我指的有车族,是指买得起车同时也开得起车的人,不包括狠狠心买了一辆车却舍不得烧油的“跟富族”。“跟富族”买车的目的不是为了出门方便,而是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当听到别人以赞美的口气说道“某某也有车了”时,便沾沾自喜。这辆车给他带来的第二个好处是,可以借此娶到一房不明真相的媳妇,“瞧,我也嫁到有车族了”,当她嫁过去会发现,这车是用来欣赏和炫耀的,而不是用来开的。
第二等富人就是“打车出行族”,他们虽养不起车,开不起车,却也不甘于人后,出行一般选择打车。招招手连车带司机都雇了,说起来也很扬眉吐气。这一族人最关心出租车是否涨价,因为这关系着他们今后还能不能打得起车。当然,第二等富人仅包括日常出行选择打车的人,不包括遇到紧急事才偶尔打一次两次的人。打得起车,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非穷人可以消受也。
第三等就是我等蚁族了。我们不算穷人,因为至少我们解决了温饱。我们是奔在小康路上的大部队,出行靠地铁、靠公交,有的靠电动车、自行车。为了生存,我们有时“蹭车”,也叫“搭个便车”,可以过过“领导”的瘾;遇急事也打车,纯为了赶时间不至于迟到。我们渴望有辆自己的车,但每月几千元的收入往往令我们望而却步,只好自嘲地响应国家号召,选择绿色环保出行。
第四等是真正的穷人,连温饱问题也没有解决的。我们国家解放六十多年了,但这样的人,却还有许多,他们没有见过地铁,没有坐过公交,甚至连自行车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奢侈品。他们的双腿是“11路”,生命在于运动但他们天天运动却不健康。这样的人有多少?据中科院《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数据表明,这样的人中国还有1.28亿(年均收入低于2300元,平均6.3元过一天),占了国民的十分之一。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我虽是蚁族,每天辛辛苦苦地乘公交上班下班,连打车也属于“高级消费”,但想起还有一亿多人在奔小康路上远远落在我身后时,不禁似阿Q似地“骄傲”起来:我比他们“阔”多了!幸福是一种心态。要想幸福,看来还真的学学被鲁迅贬低的阿Q不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