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主与释隆茹大师在永庆寺
释隆茹大师:佛家最讲孝道
文/孙玉良
年前在江苏张家港市凤凰镇的一次笔会上,发现作家之中,竟有一位和尚打扮的人,打听一下,原来是东渡寺的释隆茹大师。
释隆茹仅有二十多岁,是一位面貌清秀的小伙子,我一直认为,生活正常的人是不会出家的,出家的人,都是苦大仇深者,日子艰难者,遇事想不开者,经历复杂看破红尘者等等,如果小日子过得美美的,豪宅名车的,谁会出家当和尚受那清苦?

博主在江苏永庆寺门口
当然,出家的人,也不排除哲学家似的高僧,他们是为修道,追求一种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比如那个西天取经的唐僧,日本弘法的鉴真,还有更早的法显等,但这样的人,都是圣人级的人物,几千年历史也没出几个。
其实我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有点玷污佛家清誉。
释隆茹虽然年轻,却佛法高深,我几被他迷住。与俗人交往多了,心灵也便有些猥琐,和释隆茹比起来,象个“小人”,须仰视才见的。所问的问题,对于佛家来说,很有些小儿科,比如我问他:你也不吃肉吗?不喝酒吗?你真的相信人死后有魂灵吗?你决定了一辈子不娶媳妇吗?家里还有什么人?万事皆空了,那父母双亲怎么办?……

博主与凤凰镇永庆寺圆才和尚在一起
象我一样的,还有好几位比我更年轻的作家。大家围坐在释隆茹身旁,将作家笔会开成了弘扬佛法会,说实在的,我们这些俗人,哪里懂什么高深的佛法,只是看过少林寺,听说过“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看过西游记,知道释迦如来与五百罗汉;另外还有个济公和尚,经常用法术“学雷锋做好事”,别无所知。问的一些问题,也都是从电影电视里趸来的,虽然四十多岁了,但象个好奇的孩子。
释隆茹大师很有耐烦性,比小学教师还谆谆教诲。他说:其实佛家最讲孝道的,你连你的父母都不孝,何谈普渡众生?所以,父母有病,和尚照样要伺侯老人,甚至别的和尚,也会用他们的方式,帮你照顾他们。父母去世,和尚也会象俗人一样为他们送行,只不过方式有点不同罢了。据释隆茹讲,他的父母非常理解他,支持他出家修行,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释隆茹乃某佛学院毕业,是一位作家和尚,听他演讲佛理,不愧佛家院高材生也。

永庆寺墙上的标语很有哲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以前,陷入了很大的误区。不管是看电影电视,还是读小说看剧本,那些出家的和尚,总是念着四大皆空,超然世外,哪个想着他的父母的感受了?很长时间让我误以为,心一硬离别亲人的和尚,就很高僧了。出家了,对于俗事,撒手和眼,当没看见似的,便万物皆空了。前些时从网上看了一个案例,一个年轻人想不开,去庙里当了和尚,法院最后在寺里替他与妻子办了离婚手续,他抛弃了家产,却连父母也抛弃在家,还对离异了的妻子说什么如果还有一点良心,替他照顾父母云云。现在看来他只不过是个“气和尚”,跟释隆茹比起来,婴儿科一样,根本不懂佛法真谛的。

永庆寺墙上的标语很有哲理
以前听说,儒道释一家。现在看来,这三家的理论,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尤其是是儒家,最讲孝道,经常教育帝王们,以孝道治国。不过,都讲孝道,儒家有一句经典名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与佛家很不相通的。(当然许多人认为是糟粕,尤其是计划生育者极力反对的)出家的和尚,虽然也讲孝道,但如果请一位儒家老夫子来当评判师,既便你二十四孝集于一身,不结婚给当父母的留下个儿子,也不是一位孝和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