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刊用博主作品并称玉良为作家
北京晨报2011年5月3日A16版刊发孙玉良微评论:谁来继承五一劳动精神?,署名孙玉良(作家),这是国内平面媒体第一次称博主作家称号。同时在该版刊发微评论的有:张颐武(北大教授);鲁国平(专栏作家);徐永恒(大学杂志社总编)。

微评论
|
|
|
关注人际交往恐惧症
在网络或社会媒体中,不少年轻人存在着一种人际交往的困扰,他们感觉社会复杂,难以处理人际关系和融入社会生活,变得越来越厌烦和现实的人交往,尤其缺少和长辈的必要的交流和沟通。这样,一种“宅”的文化开始相当流行,一些年轻人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上的社群认同感,而面临现实交往的困难。但现实的交往又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仅仅依靠网络其实不足以应付现实生活。对于年轻人,一方面让他们多参与社会生活,多接触社会现实,多理解国情和社会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对于人性的复杂性也应该有更多现实的阐发和分析,在追求理想化的境界的同时,对于现实人性的表现有更多的体认。
——张颐武(北大教授)
热气球美女撒钱应禁止
镇江某开发商为吸引游客看房,用热气球载着3位美女升空抛几百块钱后,再度让美女站到楼上向空中撒下万元现金,一度游客为抢钱撕钞票吵架、受伤!有关部门应该明文禁止这类“惊险刺激”的广告做法,轻微的不仅可追究组织者的民事责任,赔偿受伤者的医药费,严重的则完全可以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至于开发商以及广告商也要在这件事上充分吸取经验教训,今后多注意广告的方式方法。
——鲁国平(专栏作家
谁来继承五一劳动精神
对于五一,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放长假,说是国际劳动节,但你千万不要从字面上理解,实际上与“义务劳动”一点不沾边,相反一年中就这几天可以不劳动。放长假的人们,一般选择休息、旅游、购物、朋友聚会吃喝等等,自由支配属于自己的难得时间。在这个已失去本来意义“变了味儿”的节日里,懵懵懂懂地狂欢。
——孙玉良(作家)
家庭教育标准重于态度
许多父母至今都信奉,“打是亲骂是爱”的教子哲理,他们认为,不表明父母严厉的态度,不足以慑服孩子。这些父母对严格的教育理解太浅,而对严格的方法又使用不当,所以往往得不到期望的结果。其实,家教的严格不是要体现为父母态度的严格,而是要体现为教育子女的标准的严格,而且父母要用一系列具体的行动,陪伴孩子一步一步地达到标准。家长首先应当根据自己对子女的观察、了解,根据其天赋和心性,制定一个合理的严格执行的教育标准。
——徐永恒
(大学杂志社总编)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