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种“骂国”,是恨铁不成钢!

(2010-10-01 10:48:48)
标签:

孙玉良

文化

分类: 散文 杂文 纪实 报告文学

有一种“骂国”,是恨铁不成钢!

文/孙玉良

    十一了,国庆。

    国庆,就是庆祝建国的日子,今年是61周年了吧。

    小时候,是很爱这个国家的,因为老师让我们爱,我们就不由自主地爱。尤其是写作文时,搜肠刮肚想那华丽的词儿,以表达小孩子们的拳拳爱国之心。

    老师看写得好,就给高分儿,因此便喜洋洋地捧着回家,再次受到父母的嘉奖。

    爱国的理由,是很多的。生在这块土地上,养在这块土地上,能不对这片土地产生感情?地球上不只有我们黄种人,还有白种人,黑种人,棕种人,我当然会对同宗同种人感到亲切啊。然后学史,历史上的中华民族曾经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怎么能不感到自豪呢?那是我们的老祖宗啊!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知道了我们的祖国现在越来越强大了,能不激动地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直到长大了,学了中国的东西和外国的东西,过去的东西与现在的东西,才有了自己的分辩能力,才写出自己独具特色的文章,供别人阅读。

    仍然爱国。但爱国的文章,不再是一昧地溢美之词,多了些愤愤。

    我们的国家,为什么会人为地存在城乡差别,而我,却被划在了农村,成为“低人一等”的人;为什么有的人,住高楼,拥美女,开名车,花天酒地,而有人不得不乞讨而活?这不是旧社会的翻版吗?;那些可怜的、被强拆自焚的人,那些无辜的、被“安元鼎”无故关押的上访者,都是怎么回事呢?太多太多的无奈,让我反思,让我愤慨,让我怒吼,让我把如椽的巨笔化为锋利的宝剑,刺向制造不平者的咽喉。

    我的文章,揭发不平者居多。有人说我是“愤青”,其实我岁数不小了,既便是“愤青”也是老愤青一个。当年,鲁迅写文章,专揭中国人的伤疤,谓之“中国人的劣根性”。鲁迅弃医习文,本意是思想救国,但现在看来,他并没有完成救国的使命,中国人的劣根性依在,且时而发作,越发厉害了。我不得不拾起他带血的“匕首”,继续指陈时弊,唤醒民族的精神。

    有人说,你天天指落国家的不是,可称“骂国者”,岂是爱国者耶?

    我说:打是亲,骂是爱,“骂国者”不见得是卖国者,有一种骂,是“恨铁不成钢”。

    有一种人,天天喊爱国,却偷偷地,将自己及其子女的国籍办到了外国。他们已经成了美国人、日本人、法国人、德国人、瑞士人、新加坡人等等,却声称爱中国,声称根在中国,声称流着中华民族的血,他们是彻头彻尾的伪君子;有一种人,骂中国很狠,毅然将自己及其子女的国籍办到了外国,公然背叛了他的国家,成了流着中国血液的美国人、日本人、法国人、德国人、瑞士人、新加坡人等等,他们是名副其实的真小人;有一种人,面对执政者赋予人民的种种不平,选择了默默承受与忍耐,他们是鲁迅笔下“哀其不幸、如其不争”的可怜虫;有一种人,慷慨激昂,指陈时弊乃至奋起反击,虽被蔑为“螳螂挡车”仍然战斗不息,他们的骂,是试图影响执政者,是寄希望改变,他们才是真正的爱国英雄!

    如果到了外星球上,中国人与外国人,就都是老乡,从地球而来。但回到地球上,他们就成了两个国家的人。因为现在,还没有到世界大同的时侯,所以会有国家与国家之分,会有国家与国家利益之争,会在争斗中出现每个国家的民族英雄,所以,词典上仍会有“爱国”这个词儿。日本人为什么会参拜靖国神社?因为在我们看来罪大恶极的战犯,在他们看来是曾经的民族英雄。也许,有的国家,比我们国家日子过得好,但那毕竟是别人的国家。正如庄稼人过日子,别的人家过得好,与你的日子是无关的,唱“只要你过的比我好”只不过是自嘲。如果过得好的国家,起了不良之意,想侵略你,你就有了做亡国奴的危险。不要想象你做了亡国奴会与战胜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照那时的法律,你就是一个四等公民。

    爱你的国家,就不要选择逃避。要直面他的缺点,改变他,更正他,哪怕一点一滴地,扶正他转向历史进步的车轮。错了,就要喝止;对了,就要鼓励。人什么时候才需要你爱国?在国家遭受危难时才需要你爱国。美国发明了一种防卫型导弹,是用来拦截他国用来攻击的导弹的,取名就叫“爱国者”,这很形象。我们的国家,在前进的道路上,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在过河的过程中,或许会遭到敌对势力的围追堵截,或许水下有恶鱼挡路,或许会遭遇狂风暴雨呛一口水,暂时喘不过气来,这个时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紧紧地手拉着手,团结起来,共同走出前进的困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