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人被骂“三八”是妇女节的悲哀

(2010-03-07 08:14:56)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杂文 纪实 报告文学

女人被骂“三八”是妇女节的悲哀

文/孙玉良

    又一个妇女节到来了,这本是占半边天的妇女高兴的日子:或放假,或单位给点祝福的礼品,有条件的地方还要搞些节目来庆祝。回到家来,男人们另眼相看,夸夸女人们又漂亮了,送个甜蜜的吻,令女人们笑逐颜开。

    妇女节的成立是妇女革命的结果。我们都知道,自从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以来,妇女的社会地位一直很低,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妇女们感触颇深。在古代,妇女们“有父从父,无父从兄,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反正就是自己说了不算。想嫁个人,也是“父母之命,媒灼之言”,是指令性计划。嫁后无论男方如何都得认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根木头也要相守一生,根本没有离婚权,只有被“休”权。甚至,女人们连个名字也没有,只能被呼为“某某氏”。

    妇女的社会地位如此之低,一开始就遭到广大劳动妇女的反抗。他们用事实证明妇女并不比男人差,有的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以死抗争。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秦良玉以及传说中的祝英台、孟姜女等都是涌现出的巾帼英雄。花木兰那句唱腔一直到现在都脍炙人口:“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你要不相信哪,请往这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这千针万线都是她们连哪,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但她们的反抗只是个体的,起到带头作用,大规模的妇女反抗运动首先发生在美国,1908年3月8日,15000名妇女在纽约市游行,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劳动报酬与享有选举权,禁止使用童工”等,对世界妇女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际劳支妇女节随之诞生。

    1911年的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女人们有了自己的节日,为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斗争的热情高涨。1917年3月8日,俄国彼得格勒的女工,勇敢地举起了“三八”节的战斗红旗,举行了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沙皇制度、反对饥饿的游行示威;1924年,中国的劳动妇女也在妇女运动的先驱何香凝主持下举办了第一次举行“三八”节示威游行纪念活动,一批新时代的巾帼英雄脱颖而出。

    与时代发展不合拍的是,一些骨子里高高在上看不起女人的男人们想方设法贬低女人,毕竟经历了漫长的男权社会,他们不甘心拱手让出男权阵地,让女人们轻而易举占半边天甚至多半边天,不知从哪天起,“三八”这个代表妇女革命、充满朝气的词汇竟成了谩骂妇女的贬义词,就象原先代表“尊贵”的小姐发展成“妓女”的代名词一样。电影、电视剧和一些文学作品里,男人们骂起女人们来,“臭三八”、“贼三八”骂得有声有色,给三八妇女节带来一丝阴影,让女人们哭也不是,笑也不是,真是代表妇女革命的妇女节的悲哀。

    关于骂人“三八”从哪里来的,著名学者刘福根著《汉语詈词研究》梳理“汉语骂詈小史”,内列“三八”条目,释为:“俗谓素性生硬、作事乖张,曰‘三八’。典出〔元〕元怀《拊掌录》:‘北部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人谓之生张八。寇忠愍(准)乞诗于(魏)野,野赠之诗云:‘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座客大发一噱。”魏野因排行第三,自称“魏三”。“三八”即简自“魏三”、“生张八”,慢慢演化成形容女性举止轻浮、做事鲁莽、疯疯癫癫的“省骂”乃至“国骂”。

    污辱妇女的“三八”与革命性的“三八”都词出有典,师出有名,是历史的巧合,也是一桩趣事。或许瞑瞑之中上帝暗示着:妇女革命的斗争任重而道远。鲁迅说:谩骂与恐喝决不是战斗。我虽为男子,但一直认为男女平等乃道之大义。有些素质低的男人污辱谩骂女人们“三八”,虽是妇女节的悲哀,但福兮祸兮,就当是激励女人们在男人们的谩骂与阻挠声中勇敢前进,直到达到真正的男女平等之号角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