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文化博客首页深度阅读荐
勾践灭吴:有预谋的“经济消耗战”?
文/孙玉良
清代文学家《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平生用一对联聊以自勉:上联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下联配: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其中下联说的是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帮越王勾践灭吴的故事。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人,年轻时师从奇人计然。计然何许人也?“计然者,濮上人也。博学无所不通,尤善计算”,范蠡从老师那里学到的最大本事就是计算,也就是说范蠡有可能是一位中国早期的数学家;另,据《左传》记载,在吴越争雄期间,孔子的弟子儒商鼻祖端木赐曾到越国游说,见高人岂能当面错过,身为大夫的范蠡理应与子贡接触过,并受其商学熏陶。范蠡之所以后来演变成伟大的经济学家陶朱公,与这两个事件有很大关系。事实证明,经济学家陶朱公帮勾践打的灭吴战役,也是运用的经济头脑,打的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经济消耗战”。
勾践以奴隶的身份伺候吴王夫差三年后被释放回国后,向范蠡询问复兴越国内政,灭亡吴国的兴国大计,范蠡从经济学的角度为他设计了四步棋,请看陶朱公的作战方略:
一、调动、保护越国老百姓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生产,积蓄力量,富国强兵。勾践听从了范蠡的建议,不但自己睡草屋,吃粗粮,拿出一定的时间来与老百姓共同劳动,就连越王夫人也亲自纺纱自给自足。另外,越国还制定了一系列轻徭薄税的方针政策,促使老百姓勤于耕作,艰苦创业,几年时间下来,越国老百姓生活日益富足,国家的财政和粮食也慢慢充实起来。
二、施“美人计”
消耗吴国国力。范蠡亲到民间选了美女西施、郑旦,遣香车送给吴王。这两个美人在范蠡的教导下,使用浑身解术引诱吴王大兴土木,建造楼台馆所,越国还把国中最粗最大的树木进贡给吴国,促使吴王日日修房盖殿,月月沉湎于酒色犬马之中。西施还劝吴王夫差穷兵黩武,不断对周边国家挑起战端,从而使吴国国力不断下降。
三、设计掏空吴国的府库。范蠡文种定计,假借越国遇到灾荒,向吴国要求借贷十万石粮食。对越国的这一借贷计划,受了越国贿赂的吴国太宰伯嚭极力赞成,越国派来的间谍西施在从中也起了关键作用,她对吴王娇嗔的说道:“亏你每日里以英雄自许,这点事都决定不下来。诸侯国之间本来就有相互援助的传统,当年秦穆公还卖粮食给敌国晋国呢,说:‘晋的君王有罪,晋的百姓何辜?’,现在越国是大王的属国,越国的百姓就是您的臣民,难道您要让自己的臣民活活饿死吗?”,一番话说的夫差面红耳赤,第二天便下令借给越国十万石粮食。第二年,越国大丰收,便如数还给吴国粮食。吴王见越国还的粮食粒大饱满,便下令用这批粮食作粮种。吴国人种下去一年后,却是颗粒无收。吴国人以为是越国的粮种在吴国水土不服,实际上是范蠡文种把这十万石粮食用水蒸过后才送给吴国。此一毒辣的招数使吴国粮食歉收,民不聊生。
四、包围姑苏“围而不歼”。范蠡利用经济手段搞得吴国国力大降,觉得时机成熟后果断建议越王对吴开战。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一朝出手,威力无比,范蠡亲自率兵包围了吴国都城姑苏。围城以后,范蠡不是强攻硬打,在战术上还是运用经济手段,依据双方形势,以我为主,打打停停,高筑营垒,围而不歼,竟达三年之久。困得吴王里无粮草,外无救兵,日暮穷途,横剑自刎,不战而自败。
陶朱公不愧是中华商业的始祖,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经济学家,他为越王勾践设计的四步棋步步紧逼,招招致命,不打一场硬仗而使吴国国破家亡,真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典范,“经济消耗战”的楷模。越国复国之后,范蠡激流勇退,他说:我从计然那里学到的本领,已经让越国富强了,我再把它用在我自己的家上吧。于是在一个深夜,范蠡携带金银细软,带领家属和手下,驾一叶扁舟泛于江湖,开始了经商致富之路。传说最后范蠡到了山东定陶一带,靠经商“累十九年三致金”,赚取了亿万金钱,成了当时的世界首富,比比尔·盖茨早了两千多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