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文化博客首页深度阅读荐
可能改写战国历史的最牛遗言
文/孙玉良
战国有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其中以秦国最为强大,好比现在的超级大国美国。不过,秦国的强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在战国初期,最强大的诸侯国应该是魏国,只是因为魏惠王没有听从相国公叔痤的遗言,放走了战国时期的超级人才商鞅,才使秦孝公捡了个便宜,如鱼得水般重用商鞅并实行变法,从而秦国代替魏国成为战国最强大的国家。
俗话说:得人才者得天下。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创者魏文侯是个出了名的礼贤下士君主。他在位时,师事儒门子弟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把儒的地位提到了从来未有的高度,达到了收取士人心的政治目的;他任用李悝、翟璜为相,在战国七雄中率先实行经济、法制改革,极大地增强了魏国的国力,后来的商鞅变法实际上就是以李悝变法为蓝本;他任命吴起、乐羊为将,北灭中山国,西取秦西河,开创了魏国百年霸业。
如果魏文侯的后代都象他一样有出息的话,战国的历史必将改写,秦始皇变成魏始皇也说不的。但历史是不容假设的,魏文侯的后代一个比一个不成器。魏惠王前期,任用公叔痤为相,还能称霸于诸侯,公叔痤重病去世前昔,魏惠王向公叔问辅国良臣是谁?公叔痤借机向魏惠王留下遗言:“我的中庶子卫鞅,年纪虽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把国事全托于他……大王倘不任用卫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出境,为别国所用。”
公叔痤对卫鞅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俗语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公叔痤的遗言,既是伯乐的推荐书,又是阎王的逐杀令,他象预言家一样说出了可能改写战国历史的最牛遗言:如果魏惠王听了,用商鞅为相,或杀死商鞅,哪有后来秦国的变法图强?可惜,魏惠王没有听公叔痤的话,还刚愎自用地以为公叔痤临终病糊涂了。战国时期主要的变法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齐国邹忌改革,燕国乐毅改革等,其中最重要的三大变法家李悝、吴起、商鞅都来自魏国,吴起被疑惧怕而走,在楚国变法成就了一个强盛的楚国;商鞅不被重用而走,在秦国变法造就了一个最终统一天下的超级大国。魏文侯英明一世,千方百计招揽人才,哪想到子孙如此不肖,没有继承他这方面的基因呢?
圣明的君主,都以人才为宝,三国时织席贩履的刘备,就是靠笼落人才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他摔孩子收买名将赵云的人心,三顾茅庐收买诸葛亮的人心,在中国历史上传为美谈。魏惠王不听公叔痤的遗言,与他刚愎自用、志大才疏、外阔内狭的性格有关。有个齐魏比宝的故事颇能说明魏惠王对待人才的瞎眼态度。齐威王和魏惠王在郊外会猎。魏惠王说:“齐国有宝贝吗?”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说:“我的国虽然小,但是尚且有直径一寸左右的珍珠,能照亮车前车后各十二辆的珠子十枚,象齐国这样大的国家怎么会没有宝贝呢?”,齐威王说:“我所以认为的宝贝和大王你的不同。我的臣子有个叫檀子的,让他守南城,楚人就不敢为寇作乱,泗河旁的十二个诸侯国都来朝见;我的臣子有个叫盼子的,派他守卫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往东在黄河上打渔;我的官吏中有个叫黔夫的,派他守徐州,燕国人就会面对徐州的北门祭祀求福,赵国人就会面对徐州的西门祭祀求福,迁移过来要求居住于齐国的有七千多家;我的臣子有位叫钟首的,派他防备盗贼,就会做到路不拾遗。这四个臣子,能照耀千里,岂止十二辆马车呢!”
不管是哪个国家,不重视人才,等待他的必将是灭亡。齐威王的话,把魏惠王说的哑口无言。可能至死他都不承认,就是他一时的错误,断送了魏国称霸中华的历史。其实魏国何止放走了商鞅、吴起,从魏惠王眼前流失的人才,还有孙膑、公孙衍、张仪、尉缭等数不清的赫赫名士,这可都是魏文侯招贤纳士精神招来的宝贵财富啊!(可惜“富”不过三代)魏惠王前期,还是诸侯国中最强的国家之一,魏惠王甚至敢于同时向赵、秦、齐、楚四个强国挑战并战胜之,逼迫他们签定丧权辱国条约,其“牛”的程度,超过了现在的超级大国美国。不过,这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被他忽视的卫鞅,到秦国后立即被秦孝公重用,书写了秦国变法图强的新篇章,使“秦的国力一下子10倍于魏国”。秦国不仅迅速重新夺取了河西之地,还迫使魏国放弃旧都安邑,迁都大梁,从此秦魏对峙的形势一举逆转。被他纵容庞涓迫害致残逼走的孙膑,到齐国后被任命为军师,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之中重创魏国,主帅庞涓身亡,太子申被俘。从此后,魏国在战场上接连败北,再也不能重振当年的雄风。有一位叫卜皮的人早就预见魏惠王必然会失败,他评价魏惠王时说:“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