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作家孙玉良
作家孙玉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461
  • 关注人气:21,7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沙僧才是社会的脊梁

(2009-04-14 10:41:04)
标签:

孙玉良

文化

分类: 散文 杂文 纪实 报告文学

新浪文化博客首页深度阅读荐

沙僧才是社会的脊梁

大洋新闻 时间: 2009-04-14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孙玉良

    4月12日上午,“沙僧”闫怀礼因病去世了。因在《西游记》中对沙僧这个人物的出色表演,很多人把闫怀礼等同于“沙僧”。沙僧,在唐僧四人取经团中历来被看成微不足道的小角色,论本事,还不如贪吃贪睡的猪八戒,每与妖精作战,猪八戒往往幸而走脱,而沙僧遭擒的几率几与唐僧相同。因为如此,很多人把沙僧看作可有可无的“挑夫”,西天如来论功,也只把沙僧封为“金身罗汉”,低于唐僧、孙悟空与猪八戒。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不然。没有沙僧,唐僧根本到不了西天!

  首先,沙僧是除了唐僧信仰最坚定的人。在去西天的途中,孙悟空因受到不公平待遇,或被逐,或负气,一次次离开取经队伍,猪八戒一遇到困难,最先想到的是散伙,“你回你的流沙河,我回我的高老庄”,唯独沙僧,信念坚定,始终如一的跟随唐僧奔向西天。在取经途中,除了七十六回沙僧误会悟空已死,“猪八戒与沙僧解了包袱,将行李搭分儿,在那里分”外,从没说过散伙的话。现在的用人标准,流行“有才有德,破格录用;有德无才,培养录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的原则。沙僧在四人取经团中,属于有德才低的人士。虽然最后他仅被封为“金身罗汉”,但我相信,经过他的努力,最后终会修炼成“佛”的。

  其次,沙僧虽寡言少语却又洞察秋毫,能够把握时机进行人际关系调解,是取经团队中最好的“磨合剂”。在唐僧误会孙悟空时,一再劝告唐僧说大师兄忠心耿耿;在孙悟空离开取经队伍时,一次次劝说猪八戒辛苦点请回大师兄。试想,如果没有沙僧“磨合”作用,互不服气的孙、猪二人天天争吵,还不把唐僧折磨到精神分裂?没等妖怪来袭,唐领导就先被两个徒弟气吐血了。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的脾气,可以说,如果没有沙僧,四人取经团早就起了内讧散伙了,根本到不了西天。

  第三,沙僧是四人团队中最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老黄牛”人物。不管什么事业,“老黄牛”是必不可少的。沙僧在取经路上,像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一样默默的奉献,这样的人,实际上构成了社会的脊梁。取经这项伟大事业,如果缺了这种踏实肯干的“老黄牛”精神,是不会到达成功的顶点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