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文化博客首页深度阅读推荐
中国是一群“太监”在踢球吗?
孙玉良
中国足球又输了,在世界杯预选赛上失利的痛苦让广大球迷连骂的狂怒都丧失了,只剩下自嘲。“输是正常,赢是侥幸”成了规律,有人发明一对联,上联是:试问中国男足有多愁,下联是:恰似一群太监上青楼。横批:没人会射。足球本来是男人的运动,这副对联把其比做中看不中用的太监,颇得讽刺挪逾之妙,让每一位仍活跃在绿茵场上的足球运运员汗颜。
中国足球和太监有类比性吗?细想起来,还真有那么一点点,让我们从头开始分析分析。
首先在选拔足球队员上,按理说中国十三亿人口,万里挑一选出几个足球队员还不容易?但结果呢?挑出的大多都是没有男儿血气的“太监”,这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京都球侠》,代表大清国家队出场对决欧洲足球队的就是一群太监球员,大清就是需要这样一批太监队员输给西洋队,以博洋人欢心。我还想起了在五代十国的南汉王朝,南汉后主刘继兴定了一条特别的规矩:凡入朝为官者必须先阄割,于是满朝文武为得富贵,尽皆太监,而且考中状元、解元、榜眼的后继者们都先失去了做人的脊梁,纷纷按皇帝的指示办。现在的足协肯定不象南汉后主或前清皇帝一样混蛋,但他们选拔球员的结果却步了刘继兴和前清皇帝的后尘,他们虽没有制定入选足球队必先阄割的制度,但落后的足球体制,黑暗的足球市场,恶劣的足球环境足以让每个球员入队前先净了身:不是为球而战,而是为钱而战。
太监虽不能象将军一样立下赫赫战功,但可凭借皇帝的宠爱获得大量的金钱买房置地。踢足球的虽没有骄人的战绩,却也可以凭借驳得某个老板的宠爱成了腰缠万贯的大款,足球队员千万富翁、百万富翁并不罕见。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因为他们象太监一样得到皇帝的宠爱,他们最能体会各级操着足球事业的美名却视足球为粪土,利欲熏心,旨在盈利的后台老板们的领导意图,耳朵里按照黑哨的声音而进退,就象《京都球侠》里的太监队。日日有金钱美女陪伴,生活在温柔幸福乡中的足球队员们,谁还会“傻”到象五六十年代的青年们刻苦训练为国争光?你想想,一帮中国的纨绔子弟与外国身高马大的球员对决,能不失败吗?
足球队员还有一样与太监的相似之处,就是耍大牌。太监虽官职小,但他是代表皇帝的。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何况是皇帝的看门狗?所以不管是什么级别的官员,对太监都是毕恭毕敬的,虽然他们不见得有什么功劳。足球队员也一样,虽然球踢得不怎么样,但他们干得活代表男子汉的运动,他们挣得钱是明星才能挣到的钱,是企业老板才能挣到的钱,所以身价倍增,也跟着牛气轰轰起来。当年郝某某在曼谷亚运会上向助理裁判狂吐口水,当年郑某某在亚冠联赛中追骂裁判,脾气火暴的范某某不知在马路边上和喜欢他的球迷发生过多少次打斗事件……踢球不行,踢人那可是一绝,足能代表泱泱大国的高大形象。
中国也就是一群太监在踢球,他们踢得比“扶不起来的阿斗”更让国人伤心。制定太监政策的南汉后主刘继兴举国疲软,不久就率领他的太监军投降了潘美。我们的足协却死而不僵,仍然率领着他们的太监队奋战在绿茵场上,球迷们只能盼着足球队员变成“司马迁”,虽然阄割了,却以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为榜样,写出一部号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来。
本文纯属牢骚,请勿对号入座。也绝无污辱人格之意,只有恨铁不成钢之心。我只纳闷:宋代有一高俅,靠踢球好发了家,现在的球员们,怎么球踢得不好,也个个趾高气扬起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