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文化博客首页深度阅读推荐
秘鲁“全国哀悼日”凭啥为汶川而设?
孙玉良
一个地处地球西半球远隔万里的南美国家,却举国与中国汶川地震灾区同悲。2008年5月16日,秘鲁政府颁布最高政令:宣布5月19日为“全国哀悼日”,以悼念在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难者。这是秘鲁历史上第一次为外国遇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
5月19日,秘鲁首都利马的总统府降半旗向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志哀。从此,我记住了在地球的另一方,有一个与我们同呼吸、同患难的民族!
秘鲁,古代境内居住着印第安人,曾创建过“印加帝国”,形成过美洲的古代文明之一─印加文明。而有一种传说,印第安人其实叫“殷地安人”,“殷地安”就是“家乡好”的意思,“印加帝国”其实是“殷家帝国”。创建这些文明的人是我国殷商朝代殷民的后裔,武王伐纣时,在东方作战的商王军队,既无法回到家乡,也不愿投降新主,于是他们飘洋过海到了美洲,自称为殷地安阳(殷国都)人,因思念祖国,遂形成一种风俗,见面必称“殷地安”,就象现在人们称呼“您好”一样,时间久长,以讹传讹,后来就被叫成印地安人了。秘鲁人虽地处西半球,却和中国人一样是黄种人,其风俗与我国三千年前的殷商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为这则美丽的传说凭添了几分证据。而今,在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秘鲁人第一个为中国的特大灾难“汶川地震”举国哀悼,传递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更让很多人为中国与秘鲁的关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莫非真是大难面前,兄弟之间具有心连心的痛?
传说而已,叫不的真儿,我是更相信秘鲁人民具有“大爱无国界”的高尚情操的。在我国古代,有两种“爱”千古流传,一是孔夫子的仁爱。讲究“仁爱“,首先就要从“爱人”开始,由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推而广之到朋友到同事,一直做到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的,以及人之幼”;另一种是墨子的“兼爱”,墨子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受过仁爱的熏陶,他的兼爱发展了孔子仁爱的思想,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墨子的兼爱更是超越了国界,他反对战争,其大爱越过国界到达世界上每一个值得我们爱的人,他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观点类似于我国现在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西方的爱,以基督“宽恕、慈悲、博爱”为主题,代表一种甘愿为他人付出,不要求记功和回报的爱。莫非,秘鲁政府奉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深受西方与东方双重文化熏陶的现代秘鲁人把自己的土著信仰融合到天主教中,创造出一种令人着迷的混合宗教体系,把三种大爱融和在一起,培育出一种“大爱无国界”的高尚情操。中国人遭遇特大灾难,深深地感染了悲天悯人的秘鲁人?
或许,现代中国和秘鲁的兄弟关系发展的比他国更亲?的确,中秘都是世界文明古国,两国有着类似的历史遭遇,都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欺凌与压榨,两国人民在争取独立的斗争史上共同写下了不朽的篇章。自1971年11月2日中国和秘鲁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起,两国关系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民展,兄弟友谊血浓于水:我国支持秘鲁加入APEC;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51、52、55和56届会议上,秘鲁就我国针对西方反华提案提出的“不采取行动”的动议投赞成票;在台湾问题上,秘鲁历届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中国汶川大地震刚发生短短五天,由秘鲁总统加西亚、政府总理德尔卡斯蒂略以及外交部长、司法部长和劳工部长就共同签署了最高政令:“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中国的强烈地震,不仅是这个亚洲国家的灾难,也是全人类的不幸。秘鲁政府对如此惨重的人员伤亡表示哀悼,将宣布5月19日为全国哀悼日。”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秘鲁南部的伊卡省曾于2007年8月15日晚间发生里氏八级强烈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立即给予30万美元的紧急援助。今年中国同样遭此横灾,兔死狐悲,最理解中国人民悲痛心情的一定是遭受过同样灾害的秘鲁人民。据悉:孟加拉国政府20日宣布,5月21日为全国哀悼日,以悼念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和缅甸强热带风暴遇难者,世界各国首脑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沉重悼念汶川逝者。汶川大地震终于使人类认清了:地震、海啸、洪水、干旱甚至小行星撞击地球等自然灾害才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在自然灾害面前,全世界的人都是同胞...没有种族、没有国界、没有仇恨,有的只是“人类”和大自然的抗争……抛弃各种政治偏见,一起迎对大自然的挑战才是地球村的村民们应对的第一要务!和平与发展最应成为时代的主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