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诸葛亮预测的“天气预报”到底准不准?

(2007-11-06 11:54:30)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人文/历史

诸葛亮

天气预报

鲁肃

草船借箭

司马懿

卫星云图

分类: 散文 杂文 纪实 报告文学
诸葛亮预测的“天气预报”到底准不准? 
新浪博客首页人文/历史栏目排行推荐
新浪文化博客首页名家专栏史话栏目推荐
新浪博客首页名家专栏每日好文排行榜(第8位)栏目推荐
诸葛亮预测的“天气预报”到底准不准?

孙玉良

    诸葛亮在与鲁肃“草船借箭”后介绍经验时说过一段著名的话:为将而不通天时,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诸葛亮自号“卧龙”,常自比管仲、乐毅,刘备三顾茅庐方才出山,当然不是庸才,他一生用兵,可谓天时、地利、奇门、阴阳、阵图、兵势样样用得得心应手,尤其是他在没有现代化的卫星云图可以参考的情况下,利用夜观天象及阴阳八封、奇门遁甲预测的“天气预报”,准确率高达80%以上。

    诸葛亮第一次“天气预报”是在“火烧新野”一战中,曹操亲引大军百万追击刘备至新野县,派曹仁、曹洪、许褚引军十万为前队,诸葛亮分兵派将拒敌曹兵时说:曹军入城,必安歇民房,来日黄昏后,必有大风。但看风起,便令西、南、北三门伏军尽将火箭射入城去……,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三国演义写道:“初更已后,狂风大作……”,后人有诗叹曰:奸雄曹操守中原,九月南征到汉川。风伯怒临新野县,祝融飞下焰摩天。诸葛亮预报“来日黄昏后必有大风”,丝毫不差,风伯助刘备军队大败曹军。

    诸葛亮第二次“天气预报”即是著名的“草船借箭”,周瑜妒忌诸葛亮之才,欲用计害之,令他限期十日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自言三天必能造出,且立下军令状,为什么诸葛亮这么有把握呢?他在“借箭“成功后对鲁肃解释说: “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诸葛亮预报天气有雾达到三天之久,且艺高人胆大,仅率几十小卒就“借”得曹操十万支雕翎箭,不愧三国英雄也!

    诸葛亮第三次“天气预报”即是赤壁大战中有名的“借东风”,周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破曹,从这点看,周瑜虽是东吴名将,但他在“天气预报”这一点上不如诸葛亮。诸葛亮所谓的“借”,乃故做声势耳,实际上是他精确的“天气预报”的结果,关于“借风”,他对周瑜解释说:“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何如?”,“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如何?”如果说诸葛亮果有神通,他什么时间借风不可以啊,还得事先掐定日子,分明是虚张声势,糊弄周瑜等不懂天气预报的人。此次诸葛亮预报大风时间较长。

    诸葛亮第四次“天气预报”是在司马懿、曹真入寇西蜀时,诸葛亮仅派张嶷、王平率一千军兵抵敌司马懿四十万大军,张、王二将不解,疑诸葛亮想借故要他二人的性命,诸葛亮解释说:“吾昨夜仰观天文,见毕星躔于太阴之分,此月内必有大雨淋漓。……”,此次英雄所见略同的是,司马懿也算出了该月下雨。曹真要从陈仓道进兵,司马懿拦住他说:“不可轻进,我夜观天文,见毕星躔于太阴之分,此月内必有大雨。”未入半月,天雨大降,淋漓不止。大雨连降三十日,两军果然一月内未曾交战,但司马懿军马太多,陈仓城外平地水深三尺,军器尽湿,人不得睡,昼夜不安,马无草料,死者无数,军士怨声不绝。此真乃诸葛亮利用“天气预报”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经典战例也。

    诸葛亮短、中、长期天气预报都是很准的,赛过现在中央电视台利用卫星云图发布的天气预报,但象中央电视台预报的有时也不是很准一样,诸葛亮对天气的预测也不是万无一失的,他对突发性的天气变化也无能为力,如同六月的天,本来万里无云,却突然雷电大作,狂风暴雨,一霎时又雨过天晴,这种预报就是神仙也是束手无策的。诸葛亮最后与司马懿决一死战就赶上了这样的鬼天气。按诸葛亮每次打仗必然预测天气的习惯看,诸葛亮在与司马懿的“上方谷一战”中,他必然预测天气万里无云,方才设计包围司马父子于上方谷中,欲用火攻烧死他们。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令诸葛亮意想不到的是,正要大获成功之际,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空,一声霹雳响处,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尽皆烧灭,地雷不震,火器无功,司马父子死中得活。诸葛亮气得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后人有诗叹曰:“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这该准不准的“天气预报”啊!

注:我的博文精品已汇集成<附庸风雅乱弹琴>一书,详情请登陆写书网点击热门图书http://www.17xie.com/m/book/bookhome.php?bookid=4b11c6dec4#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