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代考试制度的开山始祖—— 一代暴君隋炀帝

(2007-07-29 07:40:02)
标签:

高考

考试

现代考试制度

隋炀帝

暴君

秦始皇

京杭大运河

科举制

分类: 散文 杂文 纪实 报告文学
 

现代考试制度的开山始祖—— 一代暴君隋炀帝

现代考试制度的开山始祖—— <wbr>一代暴君隋炀帝孙玉良

   一首诗赞誉人生四大美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在青年时期,最盼望的恐怕就是金榜题名了。炎热的七月,学子们往往面临两种选择、两种心情,落榜者欲哭无泪,七月霎时变成黑色;高中者跳过龙门,有如范进中举似的疯狂。有人愤恨,天不佑我,立下高考制度的人该打该杀;有人高歌,生逢其时,立下高考制度的人有如伯乐。而现代考试的开山始祖,正是大功大过的一代暴君隋炀帝。

    以杀父屠兄淫母臭名昭著的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又名杨英,小名是阿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可与秦始皇比肩的暴君。秦始皇扫灭六合,一统中华,建下不世基业;隋炀帝作为三军统帅,灭南陈,平突厥,结束了中国自两晋以来分崩离析的混乱局面。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后世仰慕;隋炀帝6年时间内就完成了世界上开凿最早,航程最长,最雄伟的京杭大运河,至今世人仍在使用。秦始皇统一全国文字,开创现代汉字使用先河;隋炀帝首倡科举制度,堪为现代考试制度之祖。秦始皇焚书坑儒,多少知识分子死于非命;隋炀帝则与之相反,对知识分子是比较敬重的,他不但是能征贯战的武将,还是能书能写的风流才子,是一个真正喜欢读书的皇帝。隋炀帝有一个豪华的书房,里面摆满了各类书籍。这些书可不是隋炀帝摆样子给人看的,他几乎是每天晚上都要来的,边喝酒边读书赋诗。岂止读,他还爱写,一生共有文集五十五卷,数量称冠整个隋朝。他在扬州做晋王时,主持编撰一万多卷书,占国家藏书量的一半。看他写的《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堪称大家。隋炀帝上台伊始,就着手修订了法律,主要是将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隋文帝在晚年也犯了些错误,法律的严酷就是其中之一。隋炀帝将一些残酷的法律条文取消,或者是减轻处罚程度。有人说这仅是表面文章,像是沽名钓誉,但哪位皇帝是真心为民呢?他肯做一些利国利民的事,还有什么必要苛求他的动机呢?第二是兴办学校,访求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杨广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还组织人编写了《长洲玉镜》四百卷,和《区宇图志》一千二百卷,亲自指挥秘书监柳云重新整理两京嘉则殿藏书,得正御本三万七千余卷。这对于保存我国古代的典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令天下士子扬眉吐气的事儿是隋炀帝于大业三年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主要是进士科的建立,这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要知道在隋代以前,穷儒一般是没有机会做官的。如汉代实行征辟和荐举制。征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辟是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如张衡曾被举为孝廉。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你想无权无势无钱的穷人,纵使学富五车,若不是生逢乱世搞个农民起义什么的,有谁能够不拘一格的提拔你呢?自隋炀帝起,开科举士,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把读书、科考和做官统一起来,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度,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带动了我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并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这种制度虽然是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的,但由于它基本上是一种公开、公正的竞争激励机制,为人们奋发学习提供了一种巨大的驱动力,在历史上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一些封建割据势力,增强了一些平民参政的权利.有利于中央集权,完善统治秩序。后世龚自珍有诗:“九洲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得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考试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考试--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虽象人类任何社会活动一样不可避免的受到腐朽的、黑暗的侵袭,产生了不小的弊端,尤其是其中的腐败最让普通学子们憎恨,但直到目前,还没有产生一种可以替代考试可以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更可行的方式。可以预测的是,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无数莘莘学子们还是要伴随隋炀帝开创的考试制度经历艰难苦涩、悲悲喜喜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