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少年擦鞋救母曝社会母性危机

标签:
育儿骆伟科广州母性南方都市报情感 |
分类: 亲情快递 |
13岁少年擦鞋救母曝社会母性危机
父亲一年多前因脑溢血骤然去世,母亲又在今年初被发现罹患恶性脑肿瘤。河源13岁少年骆伟科挑起了家里的重担。他沿着国道步行到广州,靠擦鞋筹措了800元钱。(《南方都市报》吴永麟-06-10)
http://s10/middle/4e780db1ga55420203409&690
据报载,骆伟科说,父亲在2000年底因为脑出血去世了,妈妈一个人在揭西当保姆支撑这个破碎的家庭。今年2月,噩运接踵而至。母亲骆如娇开始经常性头痛,经河源当地医院确诊为脑部恶性肿瘤。随后来穗找到多家医院后发觉需要庞大医疗费用后,骆如娇只得回到老家慢慢忍受着肿瘤带来的剧痛。姐姐骆倩萍最早辍学去深圳当保姆,后来回到河源龙川车田镇老家看护。小科4月底作出了惊人决定,自己一个人步行到广州擦鞋救妈妈。“我背了一个擦皮鞋箱子,还有一张小被子和妈妈的医疗证明书,然后沿着国道,根据路标,一路走到广州来。饿了就吃路边树上的果实,下雨就躲在树下睡觉。”小骆告诉记者,来广州擦了三天皮鞋后,擦鞋和好心人的捐助一共筹了800块。
因母亲罹患脑瘤生命垂危,13岁河源少年步行一月来穗擦鞋救母,孩子谘“路上饿了就吃路边树上的果实,下雨就躲在树下睡觉。”笔者被这位孩子的爱母之心与面对挫折的坚强感动。孩子的身上,展显了自立、自强、自勉,敢于挑战困难、勇于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关心亲人的优秀品质,这些优秀的品质是孩子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孩子的一生将影响深远。
这样的事件,当地有关部门为何不进行帮助呢?这样的家庭,是需要社会关爱与帮助的,然而,一个孩子为了救母,步行一个月来到广州,在街头上擦鞋筹钱救母的钱。笔者看完这则新闻后,深深被感动。这个事件曝露了社会医疗体制的不足,对于这样的弱势家庭,为何没有人管?而让一个13岁的孩子广州街头擦鞋救母,这样悲情事件的发生,是一种社会的羞耻,曝露了社会世态炎凉下的无助与冷漠。
我们的社会,在追求经济发展与繁荣的同时,是否需要反思社会的保障机制呢?当前的社会,正缺少一种母性的东西:体恤、包容、关爱、帮助。社会也需要母性,社会母性是从社会角度,对社会广泛人群的关爱、关心、帮助,因此,需要完善社会的保障机制,才能保护好社会的弱势群体,不然,社会类似于重庆家妇刨腹自医、13岁孩子擦鞋救母等悲剧就会不断发生。这是社会母性关怀的不足,社会需要回归母性关怀,回归母性的博爱情感,只有母性的博爱情感才能拯救和温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