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之祭黛玉
历史上的5月13日原本不算个特殊日子,可2007年的这天则不然—一个演了十年林黛玉的越剧演员李旭丹在海选林黛玉时“意外”出局,一个87版电视剧《红楼梦》演林黛玉的陈晓旭悄然辞世。
5.13因此两“旭”、两“黛”噩运接踵而注定是为林黛玉预留的日子。冥冥中不禁奇怪,怎么这两个与黛玉结缘至深,又极其神似的女子都赶上了这一天,这个5月13日究竟是黛玉的什么日子呢?
可惜被真事隐(甄士隐)的《红楼梦》原著不能作答,好在假作真时真亦假的逻辑依然在被世人演绎,所以一部红楼足足被热炒了两百年。确信还远不止于此,造眼下“海选红楼梦中人”掀起的态势看来,两百年后依旧还会红(洪)水滔天。
一部文学巨作竟有如此巨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作用,那个惯于为文学家们加冕的日贝尔如果知道该怎样作想?顺便提醒中国的文人又何必望“日”兴叹?此话题暂且打住,因为今天是陈晓旭遗体告别的日子,我对5.13的感慨还很多。
首先我感慨于李旭丹的际遇——她是因为太像林黛玉而被淘汰的。可见李旭丹之错是在于和林黛玉太像、太近,海选的嘉宾评委评点的很实在,可他们就是要在总决赛打响前将像林黛玉的选手先淘汰出局。他们自然有他们自己的用意和规则,只是他们评出的结果与公众心头的那杆秤秤出的分量出入太大,更为关键的是被愚的观众以为海选本该选出最像林黛玉的选手的。结果被明告不是!所以一切错都在于不明海选目的和法则而盲目参与的观众和选手。既然如此,那么你们还那么热情的关注并参与什么?既然如此,那么李旭丹等选手还去报什么名,凑什么热闹?这可不能责怪哪些海选的幕僚,之所以不事先明示,就在于他们很需要那些被愚的人做市场和被愚选手做托儿,即用意就是愚人。
好在5.13让大多数被愚的人们梦醒过来,终于知道自己被愚的感觉固然不好,所以适当的发泄一下是可以理解的。李旭丹表现得则比很多观众理性得多,她似乎梦醒之前已经有所明白,所以她能那么从容地直面那个正如所料的结果。5.13之后,很像林黛玉的李旭丹悄悄退场了,终于明白自己被愚一回的观众明智的话是否也该悄然散场了呢?让那些人自愚(娱)自乐去也罢!
二叹陈晓旭之归宿——没错,一切都像是冥冥中注定的。真的感谢她今生为我们演艺一回林黛玉,黛玉因她而复活了,她自己也因此而重生了。在她悄然辞世三天后,噩耗才如空穴来风般地传世;终于确证,已难觅其仙踪。寻踪不得,唯有怆然而憾。数月前她出家之时曾发现,世风日下的今世还有一个活得较为透彻的她有资本出家(试问有几人有资本出家,百年来吾独见李叔同一人耳),实为幸;于是衷心地祝愿她好好修行,真的能够悟禅得道;却料她只如流星般穿佛门而过,如此灿然一现即已殒落,并成永远。
终于明白,因黛玉附体而重生的她原来走上了这样一条不归路,是谓幸与不幸?这是5.
13陈晓旭留给人们的思考。但愿佛教科学而信之,却更崇尚本土文化文明的我更愿意多进红楼几趟寻找答案。
最后不得不叹曹公精心设计的大观园,并请来林黛玉这位独特的女子。这位红楼中最为鲜活的女子竟是曹公笔下来路最为神秘一位,即红楼中主要人物几乎都有原型可寻,唯独林黛玉不留任何的蛛丝马迹。一些专职研究《红楼梦》的人们(我认为这些人不该被称为的红学家)也大多受困于此,这么活脱脱的一个人究竟从生活中的何处来?原著中又该何处去(因为现在流传的是高鹗版的黛玉归宿,颇受质疑)?……
红楼留下的悬疑太多,不敢妄自多论。今日执笔作此文,因感于三位女子之关联,林黛玉也因倾心演艺过她的“两旭”与5.13结缘,故而认为——
5.13已经与林黛玉和《红楼梦》存在一种特殊的因缘。且不妄猜这是黛玉的生日或祭日,我只由衷地将其视为一个有特殊意义的“红楼日”,或阅“国学日”,借此以激励世人更多地投入复兴中国灿烂的文化运动中去。
借再送今世之
“黛玉”一程以缅怀曹公等先贤豪杰,更希望往后每年的5月13日都能唤起人们追忆点什么,具体能做点什么。
此文以劝慰李旭丹不必遗憾,以祭悼陈晓旭,愿她安息,也以此告慰曹雪芹等先人。
黛玉葬花情
一朝春尽绿颜消,只叹秋风不识红。
感冬吹扶弱柳面,他日再俏夏草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