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臣不将,将则必诛!
(2016-12-29 16:19:31)
标签:
教学 |
人臣不将,将则必诛!
“人臣不将,将则必诛”,这是古书中的一句话。据说是从春秋公羊傳莊公卅二年的“君親無將,將而誅焉”引申而來。春秋公羊昭公元年也有同樣的話。
我最早是在乾隆上谕中见到的,昨日又见于“郑伯克段”。但是我一直不太了解这个“将”字是什么意思。也曾经询问过不少朋友,包括一些大腕。
最后,无奈之下,决定到网上去查一查。只见众说纷纭,不得要领。
结果,我只好自己归纳归纳。
“专制”是我们今天给古代政治起的称号。实际上,过去很少人这么指责皇上的,而多是以此批评臣下。也就是说他们把持、秉持——专擅权力。
如果按孔飞力《叫魂》的话来说,皇帝最重视的就是这个君臣关系问题,皇帝跟臣下是两种人,决不是一样的,而且经常处于对立之中(至于君民关系,那是另一码事)。
在所谓君臣关系中,皇帝认为最可怕的,就是权力被别人把持了。所以说“人臣不将,将则必诛”!
比如说吧,前几年有一个西南王,权势熏天,搞什么“唱红打黑”。前者不说它了,后者就是要抄灭私家财产,动辄数十亿元。而且要挟四邻以至中央接受他的政见。结果呢,自己栽进去了。
东南还有一位大腕,跟新上来的君主拍桌子瞪眼睛,要求改行他的经济政策。古书呢,没有读过。如果读读《资治通鉴》(现在有许多白话版本),就知道这是要杀头的。
这些都是以下犯上,“人臣不将,将则必诛”的例子。虽然没有杀他们的头。
这是说的大官。小一点的呢?更没有理由在君王面前耍大刀了。更不用说未入流的衙役、小吏,把生杀予夺之权操诸自己手中了!
而且,按照我的朋友孙中兴的说法这句话出于《春秋》(《公羊传》),专门讲究“诛心”的。按他的说法,“誅心”是看動機,不管結果。不管你做了没有,这就厉害了。
所以说“人臣不将,将则必诛”,这不是小事,而是政治中的大事,否则,一切政事就要倒过来了。本来属于皇帝的权力到了臣下,甚至吏胥之手。君不知秦二世的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