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明史的过分吹捧

(2016-10-19 16:20:42)
标签:

教学

对明史的过分吹捧

近些年来,学界吹起一股风,说白了,就是过分地吹捧明史,特别是与清史对比。比如皇帝经常不上朝,好像并不影响政事,怎么怎么好似的。俨然证明了其制度的“优越性”。事实上,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例证只有一个,就是古代的大舜,垂衣冠而治。明朝的皇帝怎么能跟他比呢?我是不敢的,没那个胆。

这里还透着对社会经济史,对底层历史的无知与轻视。

过去我读过一本明人的书,里头写着,一个地主(估计也是官宦或退休的乡官吧),曾经捆起一个佃户,当着他面,强暴他的妻子。作者就说:明朝不灭,是无天理!

再看看黄仁宇笔下海瑞的那些对手,或是巨宦,或为二代。就此而论,明朝,岂不正是一个“地主阶级国家”?

这样的明朝,你也拥护吗?

最近曾打算去某讲坛讲清史(乾隆),其中不免会对有关学术史做一番“梳理”,也包括对社会经济史的轻视。过去,我们清史所曾与某单位合作办班,他们有个领导就提出:不要讲经济史——我就说,这不成了“瘸脚猫”了(参见“宫中语录”)!——他的老师,是我的一个前辈学者,也是经济史的名家,要是知道了,还不得气死?

当然,这个讲坛我不想去了,这一段话就在这里私下说说吧!

据说,清人,是别有用心的,并不是真的对老百姓好。我倒相信,不管怎样,他们内心里是要跟明朝比一比的(从努尔哈赤开始,多处可见)。所以,也有许多方面,特别是社会经济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要不然,金庸先生怎么能借着韦小宝之口,夸耀康熙之治呢……

我不欺然而然的写了几篇关于地主制的文字,似乎谈及了一点重要的问题,甚至引起了几位大腕的围观。眼下应该说是第三篇了,跟着还要写一篇所谓“地主阶级国家”的。当然,全国就一个大地主的现象,是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外,可能也是绝大多数学者讨论之外的。可以说,学史,两头最难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一千零一业
后一篇:袁世凯的教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