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把“不敬业”都叫做“反抗”
(2013-11-14 10:20:10)
标签:
反行为研究 |
我们不能把“不敬业”都叫做“反抗”
最近几天,有两个帖子都谈到了所谓“敬业”的问题。一份海外报道说:
美国知名调查公司“盖洛普”近日在网上公布了一项针对全球雇员2011-2012年敬业程度的调查报告。报告将受访者的敬业程度分为“敬业”、“漠不关心”和“怠工”三种。报告显示,在142个国家和地区,只有13%的员工是真正敬业的,63%的员工漠不关心,24%的员工消极怠工。
全球敬业员工比例最高的三个国家分别为:巴拿马(37%)、哥斯达黎加(33%)和美国(30%)。中国(包括香港)最低,为6%。显示中国员工最不敬业。2012年中国只有6%的员工工作敬业,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在2009年,这一比例甚至低至2%。中国怠工的员工比例也不容乐观,尽管从2009年31%下降到了2012年的26%,但是仍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另一份是腾讯网新闻,名为:《中国人敬业程度为何全球垫底》?读者可以自行查找阅读。
在我看来,这些数字准确与否都不重要,问题的关键是它告诉我们存在这三种人:敬业、漠不关心和怠工的。而且,在一般人群中,后者还占有很大的比重。问题就在这里了:你能够把那些“不敬业”的,或者“怠工”的,都称为什么“反抗”(或“抗争”)吗?
在我看来,这,或许就属于“反行为”的“用武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