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算天算
(2013-07-01 10:54:14)
标签:
反思 |
人不算天算
因为说到了清史研究所的那位×ד学术权威”(太多人没想到他走在了D公前头),我写的博客遭到抨击,作者不知何人,很阴(可能是一位徒子徒孙,这种人在我们那儿多着呢),我本来没有点名,他给捅破了;他又指责我“不光彩”,却不说出任何理由。
跟着有一位“新浪网友”说(不知是不是同一个人):我不赞成博主如此作为,如此言论!有本事就可以离开清史所啊。赖在体制内混饭吃,还要骂娘,光彩吗?
这话听着可真耳熟,俨然“朕即国家”了,似是无毛党惯用的论调。说实话,我来研究所,比那位大腕要早。不是为他而来,更无需因他而去。当年他回人大,先是去了历史系,然后才是清史所,又“纵横捭阖”,把清史所经营成他的“家天下”。看那批评者的口吻,把他们跟“体制”跟“部门”混为一谈,其平素之“穷凶极横”则不待言。如果也是一位“徒子徒孙”,还掌着权,各位,瘆也不瘆(用电影里的话说,就是“我怕了你啦”;亦常常作为反讽)?
我以为,凡是在江湖上行走的,到了,想拍拍手就走是不行的,特别是有恶行或罪行而又不思悔改者。早晚要遭到清算,人不算天算,早不算晚算。如古人特别强调的“出处去就”(如杨雄文章盖世,却气节有亏,结果成了“莽大臣”),这中间可议之处,岂不很多(所谓从“文化革命”到“二次文革”),怎么能不让人说?
其实,我对这位大腕个人并不感兴趣(他做的事也很少影响到我),除了那股“放不下”的劲儿,也不想多说什么,可是跟他有“仇”的,跃跃欲试的人多啦,各位不妨拭目以待。
据说这位大腕头天还在玩命,完成了一篇论文,那股“死而后已”的劲头了,于是受到吹捧。无论那文章重要与否,我都认为“不值”。人都快死了,还不想想和反思自己的一生,来一番“老而改过”?还在追求那些外在的东西?其实,我最不赞成的就是这个了。跟那位严监生一样的,在吾辈中确有人在,最后都不交代各种密码,伸着两个指头,谁能知道是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