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高王凌
高王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916
  • 关注人气:3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乌克兰遭误判看历史之意义

(2012-06-28 21:37:39)
标签:

政治理念

从乌克兰遭误判看历史之意义

在足球比赛中,误判——特别是球到底进门与否——早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最有争议的可能就是1966年世界杯决赛,英格兰制胜的那个球了。近年很多人呼吁,使用类似网球场上那样的“鹰眼”,或这样那样的一些先进技术。但国际足联(包括欧洲足联)就是不答应。也不必说它是黑帮,是专制独裁,反正改起来就是那么难。中间一定生出许多小变故小招数,比如,设立底线裁判,就不要一步到位,以便继续实施人为的掌控(据报道,“老大”说:只要是人就会犯错误。此话也可以翻过来说:就是要控制在“人”,好保留他“犯错误”的机会)。

这不,北京时间620日凌晨2012欧洲杯小组赛的一场关键比赛中,东道主乌克兰与英格兰狭路相逢,比赛第63分钟,乌克兰一个明显的进球被误判,东道主遭遇了AC米兰上赛季同样的尴尬。而英格兰则在遭遇了南非世界杯的冤案之后,这一次成了幸运儿。

不过,意甲赛场和南非世界杯赛场都只有三名裁判,而在本届欧洲杯上,为了杜绝类似的门线冤案,欧足联特意在场上安排了5名裁判,除了主裁判和两位边裁外,每个球门后面还有一位底线裁判,但就算如此,裁判组也在这个球的判罚上出现巨大失误。

正如一位足球评论员事后所说,人总有眨巴眼的时候(也有人说是“别有用心”;而好多裁判员实际上都有他的“预设立场”)。但足联就是不肯,非得要把各种错招一试再试,最后,所有的错误都试完了,那时候再说……

而且,可能改正了再改回去,也不新鲜。甚至,到底什么叫对,什么叫错,也会颠过来倒过去,让你一认再认。

孔夫子曰:“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历史就是要通过这样的“事儿”和“理儿”教育人们。恐怕不到“万劫不复”的地步,世人(包括迫害者和被迫害者)还不认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读史之重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