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口普查的开门难

(2011-11-21 09:44:14)
标签:

人口研究

人口普查的开门难

人口普查,是“天经地义”——“没什么可说”(陈佩斯语)——的一件事,一般民众都会配合,何况我还当过“普查员”呢(1982)?

但我有一位老朋友就不开门,还为此受到了威胁。这是为什么呢?有一篇文字说:

人口普查的价值和意义谁都知道,可为什么开门难呢?姑且不说某警察抓作家时以人口普查的名义骗开门,也不说民众去政府部门办事脸色难看这些切身的理由,单是从大道理上讲,博客中国网友周炯然的这番话也可算是落地有声:权利与义务对等,是现代公民社会的重要内涵。政府进行人口调查,这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权利。但是,政府同样有义务向公民公开必要的信息,比如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这都是公民或纳税人完全有充分的硬道理应当知道的信息。为什么只有人民群众被调查,而政府和官员的信息就不可以公开透明?况且,就拿这次人口调查的过程与结果,为什么不可以向公民公开?当公民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必要的尊重和信任的时候,他们对政府信任的淡化,就是必然的(有了“切客官”,才能告别“酱油民”,2010-11-07,云南信息报, http://www.ynxxb.com/content)。

那位老朋友的情况到底如何,就不得而知了。我知道的,是不少地方,就隔着门对话,表格呢,自然也就免谈了。

据我个人的经验而言,这些都是人口普查所必不可少的,其中,尤以人口调查表最为重要,最复杂,也最难填写,有一个千分之几的错误率管着。如果说它都可以不填,那还叫什么“人口普查”(这本是有严格规定的)?

有人在网上批评我对现在中国人口数据的质疑,是没有根据。我则要说,盲目的相信这种数据,那还叫什么“学问”?

也许他们是怕,照我那样一说,就被端掉了饭碗子,舍了那套数据,就没得玩儿了。

这些人大约也从来没有了解,何炳棣、黄仁宇的学问是怎么作出来的(参见他们关于明清两代耕地和人口数据的研究,《中国人口研究,13681953》第一部分,《黄河青山》哈佛风波一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