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想”和“无判断”——兼答“回归常识”的“社会呼声”
(2011-04-30 10:19:16)
标签:
感怀 |
“不思想”和“无判断”——兼答“回归常识”的“社会呼声”
据说,在阿伦特看来,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思想,这可不是指什么职业或学术上的知识,而是一种“无扶持”的思想,其资源必须由思想者自己一点一滴地从任何可能的来源汇集组合。关键是思想者不能逃避自己的日常世界。目的也不是寻找万世不易的真理(因为根本不存在这种真理)。一个人,必须运用他的思想,这当然需要勇气和独立,要跟他自己真实地对话。根本条件就是拒绝“新说法”强加于人的谎言和虚伪。特别是在那些“紧要关头”,只有用自己的内心对话来抵抗强大无比的外在压迫。
人在作恶的时候,往往会有来自内心的反对声音,所以阿伦特强调,“不要自相矛盾”。一以贯之,就会产生道德观,即良知。辨恶,正是抗恶行为的必要前提。“平庸罪恶”的产生,就是“不思想”和“无判断”,——那样的话,将怎样应对我们人生“日常世界”的“紧要关头”(如“2012”)?
按:这是一篇旧文(2009年12月);与今日的“回归常识”相比,我的口号“回归传统”,(不说谁高谁下)二者的距离就不可以道里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