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君难”

(2010-12-17 07:34:32)
标签:

天花板系列

“为君难”

黄仁宇先生的大作,我收集的已很全了,包括他送给我以及被人拿走不还的。及听说他还有“唯一”的一部小说,就发动同学,终于找到了《汴京残梦》(新星出版社,北京,2005)。无独有偶,后来又发现了《长沙白茉莉》(九州出版社,北京,2009),看来他的小说就不止一本了(其实,黄先生以笔名发表的短篇还有一些,出一套黄仁宇的全集恐怕并不容易呢)。

《白茉莉》是说主人公“我”,自江西把通过土改从地主老财那儿弄来的成箱的金银财宝,充作某种费用,运到上海的故事。且不说它。《汴京残梦》讲到却是大宋宣和年间至靖康初年的事儿。

那几年,大宋真是达到了它的鼎盛。刚刚重新修整了京城,皇城的东北角,开辟为一个大苑囿,造万寿山,配“花石纲”。计划中的项目还有创作《清明上河图》,书中人物故事即此展开。

其时太师提倡“丰亨豫大”,太尉在“北方拓土”。及至大功告成。有谁想到,不过几时,金兵竟打破了汴京。这真可谓莫大的讽刺了!

书中精华,是说大宋皇帝处于百官的包围之中,凡事不能不“马虎迁就”。“国家大事看来全是朝廷做主,其实不然。朝令也要透过各地府尹县令才能下达闾阎里巷,各地方官也不能全不顾及下情。”如果事出创始,就连皇上也不敢怠慢,怕那监察官寻到错处,写进札子。皇上稍作“分外之事”,即有臣下诤谏。但“如此登场应卯,又与一般百官有何差别”?昔日杜太后即向太祖提及“为君难”,朝中公私上下左右的是非,又如何能由皇上只眼独断?宋朝末年,连皇上自己都不能一言九鼎对和战决策,还要叮嘱自己亲信的大臣忍气支吾。一个主将要受几十个文臣监督指摘,与金人一个行军元帅就是一个小皇帝,又如何相比……?

另据《退斋笔记》,当年宋神宗对西夏用兵失利,恼怒之下准备杀一个误事的转运使。这时候宰相蔡确提醒他“祖宗以来从未有杀士人事”,神宗沉吟良久,说:“那就刺面,发配远恶州军!”但执政章认为那还不如把他杀了。因为“士可杀,不可辱。”因为脸颊刺字是对犯人永久性的侮辱,神宗悻悻道:“快意事一件也做不得”。

以上所述,大约就是传统政治的“常态”(黄仁宇研究的主要即宋、明两朝历史),一般为人所称道的一种状况吧。“天花板”或许是拆除了,但拿什么罩得住呢?或者,为避开那块“天花板”,而堕入歧途,亦未可知?

在我看来,这恐怕还不如清代的“一切出自朕躬”了。倒霉看反面,乾隆上谕,本朝“内无诐谒之女宠,干政之宦官;朝无擅权之贵戚大臣,外无拥兵之强藩巨镇。凡历代以来,所为腹心之蠹,跋扈之奸,不但无其人、无其事,抑且无畿微之萌蘗”,大约也就成了其“专制”的“自供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