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宽猛
(2009-10-19 09:38:05)
标签:
教学四 |
《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年):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清高宗皇帝(乾隆三年八月):
左传记夫子之言曰: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盖因一时为郑而发。此补偏救弊之说。若夫圣王出治。舍宽其何以为敷政宁人之本哉。
此间存在两层“宽政”,——过去研究“宽严之辩”的学者多忽视了此点,——不可一以概之,李零曰:子产劝继承人以猛济宽,孔子认为体现的仍是仁爱。“仁爱”还是一个“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