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高王凌
高王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916
  • 关注人气:3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识别文本的真正含义

(2009-10-13 09:54:50)
标签:

教学

                     怎样识别文本的真正含义

今天我们讨论的问题,要从古人的“不尽信书”谈起。“不尽信书”的原因很多,但问题在于怎样识别前人(古人)意旨?

钱穆先生说:古人主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略道己意而止;其未尽者,则待读者听者自加体会,不以言辞强人必信;中国人自居必知谦恭退让,故其待人则必为留余地。则无可尽言,无可详言,并有无可言之苦,实即无可言之妙。抑且有心之言,则心与心想通,亦不烦多言。故中国文学务求简。

吕思勉先生写道,古人作史,“明知所据材料之不足信,何故不加以说明”?其答案是,“此为全部皆然之事,人人知之,何待于言?亦何可胜言”?

古人这些没有写清楚的地方,是不是可以依赖“考据学”去发现它的真实含义呢?许多人都是这样主张的,章学诚却持有不同意见,他说:“古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竹帛之外,别有心传……此则必从其人而后受”;“古人专门之学,必有法外传心”。而认为必须依靠他所说之“性灵”、“神解精识”,或所谓“家学”

    这就是章学诚所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才是文本的真正含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