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当代史要有经济学常识,之十
(2009-07-23 09:53:54)
标签:
学术思想交流 |
强调经济学,或说农业经济知识,是从“我的学派”出发,而非强求于人。对于传统的政治学者来说,他可能并不需要懂经济学,我们却有所不同。我常常跟我的学生说,你可以不作经济史,但不能不了解经济学。这是因为,经济在当代社会里太重要了。即便只研究“政治”,它与“经济事务”却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三十年。
就拿大家所说的“三农问题”来说,如果不了解“农业”(例如从粮食到各种农副产品的“供过于求”),什么“农村”、“农民”,也都无从谈起,或一谈就错。而在那三十年,多少重大的争论都与农业有关啊(当然那时主要是“供给不足”的问题)!
再说,如果不知道什么是“供求(供给—需求)关系”,什么是“比较优势”,也就很难进行经济分析。如果不知道“评工记分”、“口粮分配”,也无从评价所谓“集体经济”,无法了解当时农民的生产生活,这些东西再过一段时间,可能都变成“学问”了,——就好像我研究的租佃关系,其中很多都是时人的“常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