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某同学问
你在课上的提问很好。从某种“客观”的角度讲,十八世纪确实存在这么一种需要,即需要有这样一大批“技术专家”,来处理跟“国计民生”(或所谓“现代化”)有关的种种问题,——正是在这一点上,十八世纪跟二十世纪是相通的,——包括“垦政”“农政”“粮政”等等,十九世纪强调的“钱”“漕”“盐”“水”,即是十八世纪的延伸(所以古人要关注本朝之“史”与夫“典章制度”)。我所表示的“异议”,只是一种“现实”的考虑,即如何挑选论文题目。大约一个初学者,不如从一个较小的带有“主观性”的具体问题入手为好,不知我表达的得当与否?至于“经世学派”的概念,也没什么特别的“了不起”吧,我只是想作一点“层次”的区分,如把“经世之学”归入“儒学”之下(相对而言,“理学”“经学”则处于一个“子目录”内),即认为它是内外贯通,并把《大学》八条目都囊括进去的,这样打算回归先秦儒的一种追求,如此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