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札达到狮泉河的三个达坂 《又行西藏》之四十
(2012-08-01 09:08:53)
标签:
达坂219国道四川人札达老子达板杂谈 |
离开古格的时候已经12时,怕时间不够,就没有去托林寺等其它地方浏览。走札达沟,土林风光壮观,几次停车拍照。出了沟谷,先走札岗公路(札达至山岗),岔口处向右转向噶尔县门土乡的那不如村,进入219国道。一路都是沙石路,都在修,要修成柏油公路。也有人把“那不如”叫作“那木如”的,我用的是路牌上的名字——那不如。
从札达到那不如村115公里,一路荒凉,没有人家。途中要翻越两个山口,登高望远,尽是不毛之山,山岭在风化作用之下,肌骨裸露,尽显本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照了相,常常凝视,久之,又觉荒芜与苍凉了!
对于这两个山口的最初名字,很少有人记得了。它们现在是父子俩,名字是 “儿子达坂”和“老子达坂”。从札达到那不如,第一个达坂为“儿子达坂”,第二个就是“老子达坂”。老子英雄儿好汉,GPS显示,两个达坂都在海拔5300米以上。就如现在的人一样,儿子普遍比老子要高,儿子达坂也比老子达坂略高一些。但是,老子始终是老子,能成为老子,自有它的本钱。之所以为老子达坂,因为它够大,是以大取胜。它有两个坡顶,两个顶之间隔着一段缓坡,第二个坡顶稍高,从那里下10多公里到坡底,便到了那不如。
据说,这是去札达做生意的四川人,为了方便记忆,按川人的思维习惯起的名字。其实,也不完全是川人的习惯,“达坂”是维吾尔语,是高高的山口的意思。解放后,阿里地区的行政人事曾由新疆托管,1979年才复归西藏管辖。阿里到新疆叶城公路的所有山口,都叫达坂,这可能就是那段历史留下的印记吧!而在阿里高原,四川人多,当官的、当兵的、做生意的、各行各业都有四川人;没有四川人,一路上,我们可能连饭都吃不上。对于地名,自然应该有川人的声音。于是,老子达坂、儿子达坂,这些有着浓浓川味、带着新疆印记的地名便出世了。
走219国道,从那不如村到狮泉河镇74公里。入镇之前,要翻越海拔4782米的沙子达坂。不知道这个名字是否与四川人有关。不过,在我听来,好象是四川人想搞清楚这个山口的名字。四川话中,“什么”读作“啥子。”于是,经常问:“这个达坂是啥子达坂?”但是,绝大多数人不懂藏语,搞不清楚达坂名字的意思,总是记不住,听过也就忘了。搞不清楚什么意思也就算了,记不住却是个事儿。不就一个地名吗?反正又不是学者,老百姓没那么讲究,给小孩子取名都叫栓子、柱子、狗娃、狗剩儿,知道是谁就成。地名就更简单了,知道是哪里,叫得顺当就成。也别不懂装懂,留住问题,就叫“啥子达坂”吧。刚好,这地方风沙也大,久而久之,应时对景,“啥子达坂” 便成了现在的名字——沙子达坂。在没有找到正式的答案之前,我杜撰一个,难保以后,这就是沙子达坂的正式来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