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ERVIEWS—————————————————————————————徐大伟:同胞们,求求你们读点书吧
█文/本刊记者
王阳
山东烟台人,著名营销策划家、新浪博客商界英才推荐人物、中国十大策划案例奖金奖获得者。
———————————————————————————————————
在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国子监旁边的胡同里,有一家特别的“民间流动图书馆”。在这里,只需填几个字登记一下,你就能拿走一本喜欢的书,不用担心“图书馆”追着你还书。它只有一个最朴实的愿望:希望你把这本书读完,并传给下一个人。这座图书馆的馆长叫徐大伟,一个执着于做公益的策划人。
策划是什么?在徐大伟的世界里,策划是呼风唤雨,策划更是无中生有,是敢于在企业的伤口上撒盐,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在企业、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穿针引线,构架一座桥梁,他笑称,自己也是一个“建筑师”。
他说,如果在矿泉水的瓶子上印一句“每天多读书,人生不会输”,这款矿泉水的销量会如何?
他说如果可口可乐公司推出一款绿色瓶子的可乐,限量70亿瓶(世界上大约有70亿人口),每一瓶捐出一角钱用于地球的绿化,全球的媒体都会聚焦可口可乐一个月!
他说,如果一个饮料厂商能推出一款“滴滴喂”的功能饮料,包装就按照“敌敌畏”瓶的样子1:1做,若不火,来找他!
他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也带有策划的感觉,不是通过投简历、面试得来的。他给一位中国广告界比较有威望的广告人打电话,说想创办一个中国点子热线,想与他合作。这位前辈一听,觉得有意思,想见面聊一聊。面谈之后的结果,是这个“点子热线”没做,徐大伟倒是在这个前辈的公司上班了。
之后,他跳槽去了叶茂中(著名营销策划专家)的广告公司,同样不是通过所谓的猎头,而是朋友给叶茂中打电话说:“如果你不用徐大伟,这个人,在5年之后就会成为你的竞争对手!”果然,徐大伟去了叶茂中的广告公司上班。如今,35岁的徐大伟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和他以前的老板叶茂中齐名,与另一位策划家李光斗并称为“21世纪中国广告界的策划三雄”。
各种策划点子都能信手拈来的功夫,不是一天炼成的,“书”在徐大伟的人生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000年,从烟台的一所高校读完大专,徐大伟赶上中国最后一批大学生包分配的末班车,在鲁花集团这样的大企业工作,是一个“铁饭碗”。可是就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他干了三天就辞职了。
辞职后,徐大伟怀揣1000块钱在一个雨夜到了大连,想在这里找个做广告策划的工作。但是一没经验,二没背景,找不到工作的他只好投奔了做冻鱼批发生意的亲戚,一干就是一年。
但是,就是这一年改变了他。因为他的心中一直有这样的念头:“我是有才华的,我是一位与众不同的人。”即使是每天凌晨三点起床的日子,他一直没有忘记过一件事,那就是读书,抓紧一切时间读书,从书中汲取策划创意的养分。一家广告公司老板问他家具城的广告创意,他回答:“不要沙发和沙发摆在一起,桌子和桌子摆在一起,要摆得像家一样。”老板说:“你明天来上班吧。”他在说话的时候,宜家在中国内地还没这样火,“体验性营销”概念鲜有人知道。
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徐大伟点子无数,但因为基础问题,加之个性张扬,大部分还是成为炮灰。在大连的两年里,他一次次被辞退,更被同行讥讽:普通话不好,农村来的,少见识。就是这样,他依旧坚持读书,不断从书中获取前进的能力。
2003年,他带着兜里仅剩的485块钱,只身来到北京,他每天啃着方便面,住着一天10块钱的地下室。没有工作,他每天就在屋里看书,中午有太阳的时候他就在楼顶上看,最后把租房的老太太都看傻了,她对徐大伟说:“孩子你出去走走吧,你怎么老看书,成书呆子了!”没有人理解他,但是徐大伟知道他看书的价值是什么,他的未来在哪里。
读书,让徐大伟从一个大专毕业生华丽逆袭,在自己热爱的广告行业里扎根。“我妈说,我不读书,啥也不是!”
这个山东大汉说,”以前我说有时间就读书,现在我说有空间就读书,打车的时候,菜还没上来的时候,坐飞机坐火车的时候,等人的时候,有打开整本书的空间的时候,在随身携带的包里起码要放上一本书啊!’’现在的徐大伟,不是在读书,就是在准备读书。
在广告界,徐大伟是一位特别的策划人,因为他在像执着作策划一样做着公益的事业。
在欧洲旅行的时候,徐大伟曾经看到一群大学生,衣服和鞋子很破旧,但是他们的精神非常好,眼神散发着光彩。“在我问他身边一个建筑物的历史时,他们可以滔滔不绝讲上半个小时。相比之下中国的大学生不爱读书的比列很高。”
有书不输,徐大伟切身尝到了读书改变命远的甜头,觉得这等好事一定要与大家分享。
起初,徐大伟只是在自己的博客上呼吁大学生看书,没想到受到了许多大学生的关注,但是学生们却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的书店书目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不知道要看什么书,徐大伟觉得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于是便将自己藏书中的100本列成书目发布到博客上供大家参考。
接着,问题又来了,有学生说自己老家在农村,徐大伟列的书目根本找不到,“我干脆送给你得了。”徐大伟心想。第一本书赠出去之后,又有更多的人留言给徐大伟,问能不能也给自己赠一本。徐大伟终于下定决心:“全赠!”2009年2月25日,徐大伟在自己的博客上开展了“好书寄赠活动”,他为自己的“虚拟图书馆”制定了规则,每月列出100本不同书目供大家选择,读者留下自己的详细地址,徐大伟将书邮寄给对方,并且一切费用由徐大伟一人承担,而且每人每隔15天便可再领取一本书。
由于徐大伟所赠书籍都是自己一本一本积累下来的,送一本少一本,他多少有些心疼,但更多的是欣喜,因为他看到自己最初的愿望正在一点一点实现。
赠书活动越来越火,徐大伟便萌生将“虚拟图书馆”现实化的想法。有时候,执行力真的比好点子更重要。他毫不拖沓,找房、租房、装修,2010年10月1日,在国子监附近的官书院胡同里便有了这家名为“民间流动图书馆”的免费赠书馆。至于无法到馆取书的人,徐大伟仍然采用邮寄的方式赠书。这个十几平方米的小院里,最醒目的位置挂着“同胞们,求求你们多读点书吧”这样直白的标语。
几年间,这个图书馆名气越来越大。读者有大学生,也有附近打扫的清洁工,甚至国外的游客在逛完了雍和宫、国子监之后也顺道过来,把这里的书当作来中国的小礼物。
从2009年赠书开始到现在,始终有人怀疑徐大伟的建馆动机,甚至包括他的朋友都觉得他不正常。图书馆所需的经费大部分都是徐大伟个人所出,也有经费紧张,难以周转的时候。“很多人不相信,总是说我有什么目的,其中必定埋藏了什么商机,问我到底是怎么挣钱的。”徐大伟笑了。
对话徐大伟
本刊在@求学考研
新浪微博上发起了“向徐大伟提问”的活动。因篇幅原因,择其三,飨你。
————————————————
@珍珍special真:您从事的事业是您浓厚的兴趣所在吗?对于广大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稀里糊涂念完大学就毕业的搞不清自己真正兴趣所在的学生您有什么建议?
徐大伟:广告策划当然是我的兴趣,这个兴趣是我通过读书、通过实践得来的。搞不清楚自己兴趣的同学有很多,大家必须去尝试。人都有迷茫的时候,我也有过。但是,重点是要在迷茫中振奋,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就要多实践,去尝试。媒体、广告、金融、电子商务,一个行业不合适,那就换一个。总有合适你的工作。不过,与此同时,一定要多读书。记住,书是你最好的老师。
@踽踽独行的行者:您如何看待欧米茄手表在中国的营销策略?中国产的海鸥、飞亚达等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欧米茄的广告有哪些值得中国表借鉴的地方?
徐大伟:欧米茄手表输出的是价值观——非凡品质、时尚奔放、优雅风采。它的代言人都是这些杰出的运动巨星、优秀演员、成功企业家及航天英雄,他们不仅在其专业领域中独领风骚,更积极参与慈善事业。人们购买欧米茄手表,一方面它的做工确实精细,另一方面购买即是认同了这个价值观。戴欧米茄手表的人就是行业里面的精英翘楚,顶级的人戴的手表你也在戴,谁不愿意?
中国产的海鸥、飞亚达,在质量上与欧米茄手表有者很大的差距。而购买海鸥和飞亚达表,你并不知道它给你带来的是什么样的价值观。还有一款手表是swatch,其实在质量上与海鸥、飞亚达差不多,那人们为什么买swatch表呢?因为swatch表代表时尚。对于国产的海鸥、飞亚达表来说,应该深深地挖掘它的内涵,把里面的东方智慧做出来。
@啊蛟不是阿娇是椒:民间流动图书馆,我觉得要做大做强做好,性质上应该像公厕(虽然难听),应该是让人主动需要,看完书,心灵愉悦,舒畅。
徐大伟:是的,我很同意你的观点。民间流动图书馆要做大、做强还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以上三位@求学考研粉丝将获得本期杂志一本。“高端”栏目欢迎更多的粉丝提问。)
————————————————
采访后记
对于不会自我营销者来说,任何时候都难
在徐大伟看来,策划分为四个层次:点金成石(石头)、点石成金、点金成金、点金成石(钻石)。徐大伟说,自己还在第三层和第四层的路上修炼,而现在的大部分策划家其实还在前两个层次,甚至有人还会“误诊”。“之前我做的策划是‘术’,而现在我做的是‘道’。”
徐大伟解释,“术”是帮助别人,只是策划的一种方法,就是产品卖不出去徐大伟给想个办法卖出去。那什么是“道”?“道”是消费者买这些产品是有道理的,为什么要买你的产品,这个产品会带给消费者什么样的价值观。
谈到被喻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徐大伟认为对于那些没有明显特点和特长,又不会自我营销的人来说,任何时候都是很难就业的。还有人说,今年经济大环境不好,很多企业都倒闭了,看大势说很多人都无法就业,我没有工作是正常的。“这是不对的,很多人都就业了,80后、90后创业成功的多了去了!”徐大伟认为,对于年轻人来说,喜欢什么行业,就应该是研究这个行业的书籍,如果没有钱,他的民间流动图书馆很乐意帮助大学生。
民间流动图书馆
地址:东城区国子监街官书院胡同30号(近国子监孔庙)
电话:(010)6400812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