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挑毛病的高手。
也许我的天职就是在这个星球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因为挑毛病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
因为挑毛病不知道有了多少个想法。
一个谁都不得罪的人,实际上是在得罪自己。
一个不敢挑毛病的人,其实浑身毛病。
坐着客户的车从山西进京,开到办“进京证”的地方,这是我第一次见识“办进京证”的现场。三个男人坐在柜台里面,只有一个男人穿制服,三个男人几乎一样的表情,一脸严肃,默默无语,只是低着头看着电脑屏幕,我赶紧离开了这个冷冰冰的大厅,去卫生间。
卫生间太脏了,脚踩泥水,水池污浊,瓜皮纸屑到处都是,这是怎么了,没有管理员吗?
走出了卫生间,站在“办证大厅”门外,我在想,这就是北京吗?
这就是北京给进京旅客的第一印象吗?
这哪里体现了我们即将要进入的城市是一个世界著名的国际化城市呢?
首都窗口行业的精神面貌应该是这样吗?
北京的公共卫生间应该是这个水准吗?
这应该是一个着力打造“世界城市”的北京的“第一站”吗?
之所以“进京口”表现如此差,我想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多年来没有人重视“进京口”的价值和作用,没有给予“进京口”必要的规划和管理,把“进京口”定位成只是一个给进京车辆办理“进京证”的窗口而已,并没有把它当作一个“进京第一站”来看待。
二是因为某些旅客素质低,乱扔胡来,破坏环境,加上现场管理跟不上,所以形成了恶性循环,环境越来越差。
作为“进京第一站”,我们怎么来创意策划“进京口”,我想这不仅是我的课题,应该是每一个北京人的课题。
你怎么才能有创意,你真心地进入到你要想象的这个事情的境遇,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想想若你是一个进京的人,你希望在“进京第一站”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得到什么,然后再扮扮北京人的角色,作为一个首都人,你想让外地来京的人,第一眼看到什么,第一印象是什么,第一体验是什么,我想你一定会有不少创意。
我有几个小想法:
节假日举办“进京仪式”,创意歌舞欢迎进京。
开展北京精神宣传活动。
办证大厅播放北京城市形象宣传片。
卫生间体现“首都文明和首都品位”,推出“人性卫生间”。
“进京证”变成“北京欢迎你”主题公益车证,让每一个拿到“进京证”的人都开心和开眼。
免费发放“我和你”时尚车贴。
办证窗口推出“进京第一站,喜悦迎宾客”悦服务工程。
赠送旅客“在京指南”。
张贴“北京名人”欢迎海报。
设立“致亲爱的北京”留言墙。
树立“嗨,你进京了”大型创意雕塑。
办证大厅安装“进京前哈哈一笑”哈哈镜。
让每一个北京人都说一声:这就是北京。
让每一个进京的人都感叹:到底是北京。
这才是“进京第一站”。
加载中,请稍候......